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2)01-0033-05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十五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抓好目前的党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毛泽东总结了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在1943年就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中,都必须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办事。这就是把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斗争经验,把群众提出的愿望、要求和建议,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指示、方针和政策。然后再拿回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照着去办,化为实际的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凡是为群众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都应坚持下去;凡是为群众证明是错误的东西,都应当坚决修正。这样在连续不断地进行集中起来,并坚持下去的过程中,使认识一步步地深化和丰富,各项工作决策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修正和补充,越来越正确起来。毛泽东认为群众路线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我们党要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实行群众路线,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第一,必须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领导干部不是站在群众以外来领导群众,而是站在群众之中来领导群众的。只有当群众感到你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是他们自己的人时,他们才会接近你,才会和你无话不谈。任何工作都要从调查研究着手,都要从实际出发,接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群众的共同要求,发现问题的本质。走马观花的人和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人谈不上深入群众,也谈不上调查研究。要走群众路线必须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正确的工作方法、步骤与计划。第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毛泽东认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通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的直接的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1](P.897)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上级的指示进行一般号召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单有一般号召是不够的,还必须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毛泽东指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实行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如果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作为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使后进的跟上来,从而使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 毛泽东概括出的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41年,在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下,根据地的经济和财政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当时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投入大生产运动,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在大生产运动中,我们党还及时地总结、宣传了军队和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推动群众大生产热潮,还将群众创造的“变工队”、“互助组”这类农业劳动组织加以推广,使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通过群众自己动手,使根据地克服了财政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为争取抗战胜利增添了物质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安徽凤阳地区的农民群众率先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激烈争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总结了农民的创造经验,积极支持试验,经过多次反复、逐步完善,并在全国推广,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创举是群众路线的成功运用和生动体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我们党要从这条经验中吸取教训,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 二、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反对官僚主义 毛泽东认为,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各个时期都要同官僚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什么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就是事业的利益服从于升官的需要,就是特别注意地位而忽视工作。表现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敷衍塞责,互相推诿,欺上瞒下,压制民主,命令主义。毛泽东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思想和体制原因。在社会历史根源上,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是反动统治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腐蚀党员干部的结果。他说:“官僚主义是反动统治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2]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要挂在资产阶级身上。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资产阶级的捧场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3]在思想根源上,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的骄傲自满即思想意识出现问题是官僚主义产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建国初,有些老同志,自以为是老革命,或者是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起来,结果做事情主观武断,脱离群众。毛泽东针对这些现象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可能生长。”[3]“在很多部门中极端缺乏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状况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这是官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在体制根源上,毛泽东认为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是官僚主义滋长的另一个原因。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不能向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2](P.275)他还说:“现在国家机构庞大,部门很多,许多人蹲在机关里没有事做。”[2](P.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