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就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以当家做主的姿态,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确定了毛泽东本人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毛泽东,这个从偏僻小山村走出来的一个农民的儿子;这个曾经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巨人;这个影响了中华儿女几代人的人民领袖。涉足他成长的轨迹,追寻他成功的秘诀,品味他人格的风范,纵贯他人生的魅力,得出的结论竟是这样简单明了。那就是铭刻在毛泽东脑海里;溶化在毛泽东血液中;体现在毛泽东言行上的;只有两个字——人民。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人民观、融汇于人民观。今天,在我们昂首跨入新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中,在中国共产党80周年的日子里,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当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的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人民”一词的解释、认定有过明确的表述。他说:“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根据毛泽东这一论断。在目前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的范围就应是一切赞成、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阶层、社会集团和爱国者;而敌对分子、敌对政治势力,及其组织人数很少。也就是说“人民”这一概念,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一历史时期都是指绝大多数人。我认为这就是毛泽东“人民”观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基于这样的理解,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在对人民的认识,以及态度、立场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和论点。 人民创造了历史 没有人民,就没有人类历史。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注:毛泽东选集.(3),P103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为社会是人民的社会,人民大众代表着社会生活的主流。历史活动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写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从四大发明到都江堰、大运河、万里长城,都闪耀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注: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按语(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P578.)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 毛泽东对人民的这种认识和态度,付诸在他所从事的中国革命实践活动中。1927年初,随着北伐战争的展开,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当时站在敌对阶级一边的人指责农民运动“糟得很”。毛泽东则不然,他态度鲜明,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为了驳斥那些错误的、反动的论调,他深入农村调查,发表了长篇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大量的事实,来肯定、来欢呼农民运动的功绩。由于毛泽东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因而使他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态度,“它(中国革命)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注:毛泽东选集,(一卷本),P103.1964.)可见毛泽东已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而这希望就是人民的力量,并由此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正是这种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支撑在艰难困苦,曲折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出生入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明确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注:毛泽东选集.(3),P790.)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求学期间,就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了很多的书,这些书中却不写作田人的故事呢?他表示:“假如我自己有时间,让我写出一本小说来,我一定要把作田的、打铁的、挖煤的……都写成英雄豪杰。”(注:毛泽东求学的故事,P18.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5.)以后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毛泽东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升华,认识到只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能达到改天换地的目的。并明确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注:毛泽东选集,(2).P501.)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终于推翻了压在身上的几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千秋伟业。而反动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则总是低估了人民的力量。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秘决,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否则将一事无成。如果把历史比做奔流而下的江河,那么,人民便是滔滔东去的江水。而我们每个人则只是沧海一粟,人民中的一份子。所以毛泽东率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因此,我们对1959年6月毛泽东到韶山写下:“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光辉诗篇,对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极大热情给予讴歌,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