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1)03-0001-04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刘少奇作为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上都曾做出过积极的探索,但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因此,比较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理解,对加强和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关于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中国建立前,毛泽东是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从中国的现状出发,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抗战期间到建国前,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深刻,他指出:“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页。)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页。)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1页。)建国初期,毛泽东坚持并发展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比如,《共同纲领》中没有写社会主义,只是主张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体现了毛泽东这一正确的认识和主张。针对一些人主张乘胜前进,挤垮和消灭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毛泽东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纠正,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页。)正是由于我们党执行了正确的对待资本主义的政策,建国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但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土地改革的实行、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斗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他提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5页。)进一步又提出: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完全消灭资本主义成分”。最后得出结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8页。)从而完全否定了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此开始了曲折发展的岁月。 刘少奇则发挥了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新民民主义社会中的作用。从中国资产阶级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历史现状出发,指出,如果引导得好,它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将是一支积极的建设力量。他说:“资产阶级在青年时代是有进步性的,它对生产力的提高是有功绩的。今天在中国正是资本家建立功绩的时候。”提出了“资本家是个生产力”的观点。(注:刘少奇同志天津讲话[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1980,66页.)还说:其它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发展几百年,而我们才几十年,让资本家存在和发展几十年,这样做,对工人阶级的好处多,坏处少。(注:刘少奇同志天津讲话[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1980,88页.)这些观点,都是刘少奇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毛泽东新民民主主义论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少奇在天津讲话中提出了“剥削有功”的名言。在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对资本主义抱有对立和敌视的思想情绪的形势下,在很多资本家对党的政策表示疑虑和不安时,刘少奇的这个提法,对纠正当时党内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偏差,稳定资本家的情绪,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对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刘少奇由此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这一思想在现在看来,无疑是更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但由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全面变化,尤其是在毛泽东对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提法提出严厉批评后,刘少奇对资本主义作用的正确认识也随之而改变,失去了实践与检验的机会。 2、关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是不是革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革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的判断体现在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按照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之一。刘少奇还专门阐述了这个观点,认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这表明当时刘少奇与毛泽东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后来,刘少奇的认识则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在访苏时给斯大林报告中指出:“有人说,‘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之后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便立即成为主要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便立即成为主要斗争’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政权如果以主要的火力去反对资产阶级,即使正式开始变成无产阶级专政了,这将把目前尚能与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赶到帝国主义那一边去。这在目前的中国实行起来,将是一种危险的冒险主义的政策。”(注:毛泽东与刘少奇过渡时期理论之异同:见湖南党史[J],1995,第2期;35页.)表明刘少奇认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还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一分析和认识,现在看来无疑是极为深刻和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