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在解放运动中实现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联合广大同盟军的一个重大战略和策略。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紧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新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原则。本文试对毛泽东、邓小平的统战思想作同异比较,旨在揭示两者在统战思想及其实践上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一、毛泽东的统战思想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统战理论与实践,有以下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必须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经验。历史证明,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集中表现在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它决定着革命和建设走哪一条道路,采取哪一种方法,这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命运与前途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曾深刻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 (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7页。)因此,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必须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有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农民和其它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前者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他对革命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8页。)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也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与此同时,工人阶级还必须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结成联盟,这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包括一部分可以联合的大资产阶级。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有了强大而巩固的工农联盟,才会有强大而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当然,尽最大可能去扩大第二个联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壮大自己,孤立敌人,这样反过来又能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 (三)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发展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确立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其主要形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叛变革命,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破裂,而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作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促进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以共产党为实际领导者的党派之间的政治联盟。由于始终没有统一的合作纲领,因此,也就没有形成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为其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组织形式。 (四)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确立相应的统一战线任务。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各革命阶级、阶层、派别、集团、政党、爱国人士等,尽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结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奋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时期,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也转变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任务,是要在实现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为稳步的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注: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第2版,第四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任务等发生重大变化。1956年3月,全国第五次统战工作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奋斗。 二、邓小平统战思想与毛泽东统战思想之比较 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战思想,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邓小平统战思想与毛泽东统战思想的一致性和继承性。 1.对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二者都进行深刻阐述。 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就把统一战线作为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页。)把统一战线提高到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的战略地位,认定“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13页。)同时,毛泽东把建设统一战线看作是“革命的根本政策”,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在全国胜利前夕,他进一步指出:“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就是“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经验。”(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2页。)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仍强调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他一再强调,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的人。要求全党必须“认真的、谨慎地做好统战工作”,(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3页。)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