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中的"瓶颈"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东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定义有多种,个人认为比较贴切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使用计算机执行计算机审计程序(或软件)的技术。因此,审计计划统计、审计档案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严格而言不属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范畴。

      "瓶颈"问题:

      一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立法和理论研究不够。手工审计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目前而言是比较明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而言,审计方法、对象、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手工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的一些内容已不适用,对与计算机财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同时计算机审计的立法严重滞后,审计部门在被审计单位不愿提供电子数据或"访问接口"时束手无策,没有可依据的法律条文约束被审计单位自觉提供电子数据,接受审计监督。

      二是缺乏适用的水平高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这其中的原因多样:(1)数据采集、整理比较困难,表现为我们对被审计单位众多的电算化系统了解不够,而各电算化系统又缺少一定的规范性,被审计单位不愿提供电算数据;(2)目前多数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仍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审计,在实地审计中,财会数据无法采集,有时还需要人工二次输入数据,审计人员在审计的时间上、审计的效益上和审计的成本上都较难接受,这样影响了同志们的积极性。(3)由一线审计人员参与或自行开发和编制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不多,多数辅助审计软件同审计工作实际有脱节,造成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周期长、生命周期短。(4)多数辅助审计软件的售后维护和二次开发能力较差,在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过程中有问题较难解决。

      三是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还不高。一些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所必备的相关知识,对繁多的电子数据无从下手,不具备独立操作计算机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能力(主要是数据采集工作),有的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时,还需要软件的编制者或计算机专业人员一同参加。"账打不开,门进不了",即将失去审计资格并非危言耸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