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团公司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审计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建立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监督体制的设想

      在集团公司股东大会下设立监事审计总部,接受集团公司股东大会的授权,是集团公司监控体系的中心,主要职责是向其全资子公司派出监事会,在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对其所属企业实行的审计监控业务进行组织领导,另一方面向其控股、参股公司的监事会派出监事,协调、指导控股、参股公司监视会的审计监控活动,各子公司的监事会有责任向集团审计监控总部提交审计监控报告,汇报审计工作情况。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部,它处于集团公司董事会和各子公司之间,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授权,对各子公司总经理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控,在业务上受集团公司审计监控总部指导。在集团公司的所属子公司设立审计部门,分别接受上一级所有权主体的授权和审计监控组织的业务指导,在业务上指导所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集团公司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变

      (一)监督型内部审计的形成原因

      内部审计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又代表本单位管理当局对本单位的其他机构和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内审机构在行政上受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业务上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这样就使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深深打上了国家审计的烙印,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监督,形成监督型的内部审计,在管理体制上带有较浓的行政色彩。由于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所处的地位不同,内部审计的职能偏重于监督,按照监督理论,监督者必须独立于被监督主体之外,必须具有权威性,而内部审计则是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内部审计和被监督者同处于一个利益主体中,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关系上的复杂性,使得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其独立性。另外,内审机构一般没有处罚权,所以权威性较弱。

      (二)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是内部审计的根本出路服务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侧重于服务。目前,国外许多国家的内部审计多属于服务型,服务型也可称为管理型。它注重评价集团对所属企业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入手,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审计目标从最初的查错防弊和保护资产转变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转变为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以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导的内部审计才称之为服务型审计。它是把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作为对象,虽然包括对财务活动的审查,但远不只局限于财务活动本身。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的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查错防弊、保护资产的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经营活动,减少经营风险,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达到投资人利益的最大化。

      (3)内部审计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1.将自己视为本单位管理职能部门的一员,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再控制,为集团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同时,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也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2.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以经营审计为主导,以审计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为重点,这是服务型审计的主要特征。

      3.在审计策略上应改变监督型审计时的被动检查方式,采取积极参与、合作的方式,转变审计策略和方法。在审计开始时,应对被审计部门持信任的态度;在审计过程中,要多征求被审计部门的意见;在提出审计报告时,应多采用建设性的语言,重点应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措施上。在工作方法上,必须由原来的事后审计转为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参与决策的全过程,保证决策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

      4.加强内部审计的职业化程,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准则、内审工作程序、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