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行政管理应包括审计的行政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下上级审计机关管辖权的划分、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准则、审计信息反馈、审计结果的利用、审计道德准则、信息系统的管理等。 审计行政管理的目标和特点 审计的行政管理要保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建设高效、廉洁、求实、创新的审计体系。三是审计工作要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是基层审计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四是审计工作要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服务。比如: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保持社会稳定,化解金融风险,制定宏观政策和措施,提供信息等。 审计行政管理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以上级领导为主。这一特点使审计的行政管理有别于金融税务等“条条”管理系统,同时有别于工业、商业等经济主管部门的管理。 2、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越级审计,审计可以向管辖范围内派出审计特派员。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审计。这一特点保证了中央政令畅通,维护了中央的权威,也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3、强化了审计行政人事保障。审计人员实行上岗资格证书制度,审计经费由法律予以保障,列入财政预算。这一特点使下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时解除了后顾之忧。 4、审计监督的综合性决定了审计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对审计主体的高标准、严要求,要面对全社会公众的监督,这就使审计的行政管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规范操作,依法管理。 5、审计的超脱地位,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决定了审计行政管理的艰巨性。实现审计者与被审计者真正的超脱,这就要求审计在职业道德、党性教育、廉政建设、内部审计、约束和激励、经费保障、人事制度、责任追究等多方面强化审计内部管理,树立审计主体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建立一条惩恶扬善的良好运行机制,做到末位淘汰制度,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人处于竞争环境之中。 6、审计方法的细致性和审计手段的落后性决定审计的行政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严管理、精心操作”。审计行政管理的范围和对象审计行政管理的对象,第一层次是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管理,同级人民政府对同级审计机关的管理。这一层次的管理是宏观的,包括研究制定法规,下达审计计划,进行审计业务统计汇总,提报审计信息,加强组织建设,选聘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确定人员编制,决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进行业务指导等。第二层次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的管理或称审计机关内部的管理,包括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划分职权,选拔任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培训,这一层次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人事管理。第三层次是审计行为的管理或者叫审计业务的管理,这一层次的管理几乎囊括了审计的全部业务,在审计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审计行政管理集中研究的就是审计业务管理,这一层次包括落实执行上级的审计法规,完成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搞好内部指标统计,组织审计会议,讨论决定处理审计事项,研究处理审计复议和申诉,制订内部的考评办法和目标,加强审计信息的反馈和宣传,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