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是首批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试点学校之一,审计参与了后勤改革的整个过程,现将该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加强和理顺内部审计工作作一介绍。这次后勤社会化改革,我们着重从人、财、物三个方面对后勤实施剥离,使之成为一个经济实体,我们的做法是: 1.关于人的方面。我们选择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即对现有后勤职工进行清理登记,即所谓“老人”,对这些人学校承诺提供社会保障、享受货币分房和公费医疗政策等,但不参与学校的工 资、津贴和奖金的分配。这些人的档案工资仍按事业人员予以保留,俟到龄退休时准予按政策享受社会统筹、养老保险,至于下岗、退休与否,学校概不过问;至于新进人员,则完全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劳动合同制,所有的人头经费由后勤公司(中心)承担,这样大约过十多年以后,高校就不存在事业编制的后勤职工了。 2.关于财的方面。要实现“财的社会化”,首先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将高校后勤交给社会去办,后勤实行“公司制”管理,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参与竞争,优胜劣汰。其次,后 勤经费由拨改付,即改革后的高校后勤向学校提供的服务是有偿的,学校按多劳多得、优质优价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向后勤公司(中心)支付物业管理费。在尚未有权威的物业管理费价格出台之前,学校不妨以上一年度实际为“后勤”发生的支出为依据作为向改革后的后勤公司(中心)支付物业管理费的底数。当然,根据改革前后的后勤所承担职能和职务范围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在具体测算时应予细化,并逐条列出,一一确认,最终双方通过签约来加以约束。 还有,因为不少高校后勤实行大承包已有多年,财务帐面上有一定数额的积累,多的达数千万元,进行社会化改革时,对这部分积累无论作出何种处理,都应视作学校财产,由审计部门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包括对财物的清点和对债权债务的清理,确认后勤净资产,并在学校财务帐中加以反映,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个别不法之徒钻空子。 3.关于物的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对物的社会化管理将存在一定的难度。改革之初的后勤,因财力上的限制,不可能买断并经营所有权属学校的全部后勤资产,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后勤所占用和管理的全部资产进行清理和登记,并对将继续提供给后勤公司使用的各种财产物资按有关约定的方式实施管理。通常包括:①有偿转让,这种方式由于涉及资产评估及费用、后勤公司(中心)的财务和避嫌、国有资产流失等而不被采用;②有偿租赁使用,这种方式是基于有偿服务而提出来的,它便于后勤公司(中心)对经营业绩进行完整地和客观地评价,但是考虑到历史的原因,租赁费用的标准,应以折旧费用为限,同时,为了延长租赁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完好率,日常修养和大修理费用由租赁方负担;③无偿使用,说是无偿,其实也并非如此,因为在物业管理费标准中也可以剔除相关部分。后勤公司(中心)应对这部分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并在淘汰时向学校提出报废申请,使用期间的维护费用、报废以后的更新费用,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由后勤公司(中心)与学校协商解决,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按权利责任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办理相应的手续。 高校内部审计应从什么角度,参与对后勤事务的审计监督,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内部审计对象的变化。后勤改革后,学校成立后勤办公室,代为行使学校后勤管理职能,中心与学校剥离,内部审计对象相应转为后勤办公室,而中心仅仅成为内部审计对象的延伸,中心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再接受学校内部审计的监督。 内部审计范围的变化。后勤改革后,中心与学校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心职工编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体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与学校脱离;中心使用的后勤资产属学校所有,有偿租用。此时对后勤内部审计范围的重点应放在对中心占用的学校资产的界定、资产使用费的收取以及学校支付给中心后勤服务费等的核定之上,既要防止学校资产的流失,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要保障中心相应的利益,提供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并全面推进学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内部审计目的的变化。后勤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心,在编制上已经不属于学校,它的经营和核算都是独立的,后勤办公室是代行学校总务职能的行政机关,学校(后勤办公室)与中心是合同、契约关系,内部审计的目的只在于学校与中心劳动用工政策、资产租用协议、后勤服务收费协议等签订的合理性进行审计,使得学校在得到优质后勤服务的同时,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后勤改革后,带来内部审计监督发生的变化,除了上面所述的几点之外,在审计程序、方法上较之以前也有所不同。在改革后,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学校委托中心服务项目收费进行测算,并运用成本控制的原则,从成本的角度去控制后勤经费的支出,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并从成本的角度去考虑中心占用的学校后勤资源情况,减少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