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以下内容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 1、合理配置资源。包括:资产、负债、权益的合理比例;资产与负债的合理比例;合理的负债结构;资产的合理配置。 2、追求收益和风险的均衡。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两项基本因素,时间价值率和风险报酬率之和就是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又要讲求适当的风险报酬,进行必要的风险投资。 3、突出效益与成本的合理匹配。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非常讲究节约成本,做到增收节支。 4、信誉至上,注重协调与各方的利益关系。包括与所有者的关系、与债权人的关系、与被投资者的关系、与债务人的关系、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与职工的关系、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主要指税务、环保、对消费者的保护等)。 5、能妥善处理内部代理关系。主要包括:一是建立科学、高效、灵敏的监督体系;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经营者的收入与其经营业绩合理匹配。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上的两大误区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以往西方经济学家都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 我国在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首要指标,并把职工利益同企业实现利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润最大化自然而然就逐步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了企业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确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不注重企业的现金流量;二是未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可能会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去追求最多的利润,甚至出现随意调节利润、转移利润等现象;三是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讲投入,而不讲究合理的比例关系,只顾实现目前最大的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四是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出现损害消费者利益、不讲究公共环保、忽视职工福利、劳动保障、培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安排,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这一目标,是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在股份制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上市公司,这一目标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本企业现在的股票价格。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一是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明确了利润主体;二是由于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这一目标考虑了风险因素;三是由于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而且预期未来的利润也会对企业股票价格产生严重影响,使得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四是这一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但这一目标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二是只强调股东利益,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三是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会出现上市公司和相关关系人人为操纵本企业股票价格,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四是股票价格并非企业本身 所能完全控制,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管理目标,显得不科学、不合理。 三、最佳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安排,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所包含的内容有: (1)科学地考虑风险因素,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2)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讲求科学控制成本(含机会成本),追求成本与效益的最优组合;(3)注重协调与股东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培养真正关心企业长远发展的安定性股东;(4)关心企业职工利益,注重提高职工素质,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5)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6)注重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关心客户利益,以保持主营业务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7)讲求信誉,注意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宣传;(8)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主动争取有利于本企业、本行业发展的政策,但一旦立法颁布实施,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都会严格执行。 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确立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建立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