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业务经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部分。它是以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通过直接审计而达到审计目标的过程,是从传统的以会计事项为基础的详细审计转化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方法。主要目标是通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符合性测评,找出薄弱环节,为最终的直接审计打下基础。在内审工作中自觉、充分运用这种审计方法,可缩短现场审计工作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2.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一条是“管理科学”。科学管理的内涵包括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管理活动所进行的评价监督作用是其他部门不能取代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对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查,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及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具体为参与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研究,参与并深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加大事前、事中审计力度,增大事前事中审计项目比重等,做好预防控制。 3.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审计等,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当前企业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和虚假行为时有存在,潜亏现象严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任期目标审计,将有利于分清企业领导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全面正确地评价其经营业绩。一方面促进企业经营者切实自觉地加强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防止经济犯罪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4.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之一。内审置于企业之中,对企业内部情况比较熟悉和了解,可以以其相对独立的地位,通过财务收支、企业管理、内控制度的设置和具体实施等,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影响企业经济指标的收入、成本费用、价格等因素的科学计算,找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堵塞漏洞,挖掘企业潜力,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开展经营决策审计,为管理者和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依法享有自主经营决策权,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为了保证决策正确有效,在重大决策前先由内审把关,对决策方案进行事前审计和论证。如项目投资决策,投资前必须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论证其技术上是否先进,经营上是否合理,产品是否适合市场需求;对外投资调查核实被投资单位的资产负债及经营情况,预测投资收益和投资效果。企业通过开展经营决策审计,确保投资经营方案的合理,可行性和有效性,促进科学决策,避免投资风险,防止资金流失。 6.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企业加强基建管理。我国尚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投资管理体制,新的建筑市场及与之配套的管理法规、政策尚未健全。加之社会不正之风干扰,各种监督约束措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相当一部分基建项目普遍存在高估冒算、损失浪费、虚列工程成本、超概算超工费等问题,建设资金流失的现象较严重。企业通过开展基建工程审计,监督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工程质量状况,监督基建工程决算的真实、合法,避免虚列项目,借套定额、高拔材价、多计工作量等问题的发生,有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节约建设资金,促进企业加经基建管理。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树立起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