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误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自我意识淡化的心理。对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持悲观或观望态度,认为违法违纪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目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问题的暴露,加之审计现有的手段不足,对有些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显得相对不足,审计所处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所以有的审计人员存在坐观其变、不思进取的心态。 (二)趋同心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一方面形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另一方面像“和为贵”等一些错误的思想也根深蒂固地流传下来。受此影响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淡化了审计职能。 (三)攀比心理。一是与有关部门相比,认为同样是政府部门,审计部门福利待遇和个人收入低,子女就业安排不尽如人意。二是与同学同事比,看到同事同学的房子、位子,比自己好了些,比自己高了一些,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三是与同样的监督部门比,觉得审计部门有权不会用,办事不方便,觉得吃亏不合算。 (四)功利心理。某些审计人员接受了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影响,把社会上不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沿用到审计工作中去,做事原则以追求利益为目标,审计权力个人化、利益化,讲关系不讲原则,利用审计权力拉关系,捞好处,实现个人私利。有的审计人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甚至索贿受贿,违法违纪。 (五)守旧心理。没有成就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被动服从,缺乏创造性,凡事拘泥于形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碌碌无为。 (六)主体强烈心理。主要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感情用事,固执己见,不能进行角色调换,处理不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二、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环境的变化也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是社会观念的变化,包括人的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二是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三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诱发人们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东西不能及时弥补。这些因素导致心理自我调节机制失衡,有的步入误区。 (二)个人因素。一是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内涵相对丰富的人,心理比较健全,可以平衡外界的冲击,达到自我调整。反之,则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因为社会经验多的人,相对“免疫力”强些,对社会上的各种影响有了一定的选择能力。二是性格。性格开朗、坚强的人,相对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形成和谐的统一体。性格偏执的人某些行为则是扭曲的,反映到工作中去就会抵减了工作成效。 (三)引导不够。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对人的心理研究没有系统化、科学化,而且心理咨询与服务开展不够,使心理教育与服务相对落后。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偏重于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审计人员的思想,特别是心理问题教育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