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一)集团总公司的内部审计。集团总公司是企业集团的主体,其内部审计涉及的业务十分广泛,包括财务、管理、经营及经济责任等方面。 (二)全资子公司:由于全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所以子公司可以在全资子公司中建立内审机构,独立开展内部审计,集团公司的审计机关可对其具有指导和监督。必要时也可进行抽查。 (三)控股、参股企业:对于这部分企业内审的重点在于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成本、利润及分配的真实性以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控股、参股前后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要有比较。审计的结果要通过董事会来实现,不能直接下达被审单位执行。 (四)其他协作企业:由于经济关系松散,只对协作的项目进行调研,对协议合同进行审计。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1.专项审计2.专题调研3.重要项目审计 在股份企业的内审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由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要求。股份制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经营者由对上级负责,转到对股东与社会负责,由于经营风险和责任的变化,使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也由被动转到主动。因此,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2.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应为多重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可设在不同层次上。设在董事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可参与经营决策,设在总经理班子中,向总经理负责,可发挥加强内部管理的参谋助手作用。 3.审计工作领域,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效益审计。 4.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事前控制为主,实行全过程审计。 5.两个根本转变,将有力地推动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发展。企业以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标志是强调少投入多产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原材料与设备利用率等等,这就对股份制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内部审计需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重点地开展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②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广泛采用数理统计、网络计划、价值工程等手段;多渠道采集审计信息,利用和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③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通过调整人员结构,配备财务、工程、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内部审计从业标准,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内审部门成为优秀管理人员向往的去处。 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在内部审计中,首先要坚持原则,把发现问题的本来面目作为首要目标,但在向领导和上级机关汇报、协调处理时,则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多方面原因,要实事求是地考虑企业的难处,为他们生存发展着想,既不违背原则又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如何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度,是对内审工作人员提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 2.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内审部门不象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那样享有一定的职权,内审的职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审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些企业的内审工作取得了成绩,受到了重视,得到了加强。实践证明,受领导重视固然重要,但内审本身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做出贡献,也是非常必要的。 3.内审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关系: 内审监督职能在前,服务职能在后,内审的监督职能必须写入公司章程之中,以企业法则制度形式落到实处,使内审能依法履行审计职能,实行审计监督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审计的服务职能。 4.内审中的人际关系: 内部审计工作中,内审人员不仅要面对被审单位大量的会计凭证、报表、资料开展审计,还要与方方面面打交道、接受咨询,听取意见,这就需要处理好一定的人际关系,相互沟意见,沟通的方式可采取书面和口头两种。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重视相互沟通,避免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现,同时注意保持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集团内部审计的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途径: (一)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 1.单位领导对内审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审计工作不够支持,不重视审计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影响了整体审计队伍的素质,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2.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开始较晚,内审机构及其内审人员自身存在缺陷,内审机构未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在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加之内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3.被审单位所处的行业性质、内控制度的强弱、管理人员素质、财务基础工作的好坏等,都直接影响审计风险,公司规模越大,业务复杂,审计风险就越大。 (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 1.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注重培养年轻的、高学历的内审人员,提高内审队伍的素质,同时还应培养一些既懂审计又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如:工程技术、法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