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对象,又称被审计单位,审计对象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是通过建立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储存,以利于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对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有用,使其达到为审计工作提供服务的目的。 审计对象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审计业务工作需要,存储查询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财政财务收支、经营效益状况和历次审计及审计结果分析情况,并可通过系统连接,直接切换到《审计机关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查阅历年审计档案。数据库系统应具备录入、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操作功能,同时应提供系统设置、系统维护、权限管理的预置功能,确保数据库的安全使用。 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分类排序以审计机关下属的业务职能部门为建库单元;业务部门单元下按所辖审计对象属性类别分类;属性类别下再按行业分类后,按单位性质逐次排序。每个审计对象单位下所反映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单位概况表。 主要填列被审计单位的全称、组织代码、通讯地址、单位法人代表、财务和内审部门负责人等概况指标,便于审计机关同被审计单位的联系。 2、单位简介。 通过文字表述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企业类单位为例,主要包括:企业成立时间、经济性质、企业规模类别、隶属关系、注册资本、主营业务、上年末职工人数。企业管理体制、主要财务关系、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及兴办其他产业、公司情况、对外投资情况、合资企业情况等。 3、单位财务状况。 通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要将被审计单位报送的财务报表电子数据,经过审核、加工整理,在确认数据原始、正确、完整、时效后,转换成规范格式导入系统。 4、审计情况。 主要包括审计机关历次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分析,通过切换到《审计机关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可调阅项目审计通知书、审计意见、审计决定、专项及综合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将审计证实后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与原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其财务状况产生差异的原因,形成审计结果分析。 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建设、运行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依托,开发、研制相应的系统管理软件和审计机关开发使用的辅助审计、辅助管理、其它审计数据库、审计档案管理等系统软件相连接,共同构筑统一的审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和制度,使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以降低审计成本,增强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覆盖面,保证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