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常规审计,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 如:乡镇每年预算内收支构成,“三提五统”征收依据、数额,预算外收支情况,专用资料管理使用情况,资产负债状况以及群众对乡镇一把手的反映等。将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整理后,输入微机,以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使用。 二、统筹安排,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一是针对具体情况,调动审计力量协同作战。除国家审计人员全员参加外,还应动员内审、社审人员参与审计。 二是对参审人员进行简短培训,有针对性地讲解审计中可能涉及到的政策、制度,以及审计内容和要求。 三是搞好审前调查,了解乡镇一把手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的动态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确立审计重点 如:任期内财政收入完成相对吃紧或经济状况没有较大变化而收入增幅较大的乡镇,重点应是查清各项收入的真实性,看有无混淆预算级次、虚假入库以骗取荣誉的情况;对财政支出增幅较大的项目,则应重点查清原因,看有无损失浪费、乱支乱用情况;“三提五统”变化较大,就应查清其合理性,看有无擅自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预算外收入明显高于其他乡镇的,则重点要查清有无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存在问题较多的乡镇,则应充实审计力量,重点查清乡镇一把手有无经济问题等。 四、重视审计督导,提高审计效率 一是广泛听取对乡镇一把手的意见。应分别召开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座谈会,讲清审计目的,听取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廉政勤政情况和并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向审计组举报违纪违法线索,以调整既定的审计重点。 二是印制诸如内控制度调查表、任期业绩审计表、财政财务收支对比表、资产负债审计表、农民负担审计表、领导干部办公用品,移交情况表以及尚未入账的开支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简化审计过程,规范审计行为。对表内一些基本数字可责成被审单位填写,审计人员以其为基础,采用各种审计方法,核实数字真伪,并根据审计重点,查深查透,做到大事不遗漏,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三是及时反馈审计情况,以便各审计组之间相互借鉴。 四是审计结束前,督导组要听取汇报,复核证据,认为不可靠、不准确的要及时责成审计组补充、修订。 五、整理分析审计证据,做好综合评价 一是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审计底稿。要把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看审计过程是否遵循了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依据是否准确,特别是对发现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确保客观真实。 二是调整被审单位报表的错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澄清乡镇一把手的政绩,制止和纠正“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因此,要通过审计,挤掉各类水分,调整被审单位的各种错误数字,以揭示弄虚作假行为。 三是确定乡镇一把手的责任。既要分清乡镇一把手的领导责任与直接责任,善于和敢于揭露乡镇一把手的直接责任,又要分清现任领导与前任领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