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场审计的内容与工作程序

作 者:
李青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审计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非现场审计是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方式。它是审计部门通过连续地调集、整理审计对象各种经营数据和相关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及时、全面地分析、监测和评价其经营管理状况及发展趋势的一种审计方式。它能及时发现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评估审计对象所处的风险状况,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定审计计划提供支持。

      非现场审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五个方面:

      资产负债结构,主要对资产的结构分布、负债的结构分布以及资产负债配比进行监测分析,提示资产负债结构监测的风险状况。

      资本充足性,是对全行而言,不对某一分行进行监测,主要对资本的充足性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和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

      资产质量,主要监测资产质量的总体状况,提示资产质量的风险程度及发展趋势。

      资产流动性,主要监测资产的变现能力,以考核其负债清偿能力,提示流动性状况及潜在风险。

      盈利状况,主要对盈利的真实

      性、合理性以及盈利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对盈利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非现场审计的工作程序

      包括五个步骤:

      资料调集,是利用银行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磁介质、纸介质等信息传输渠道,连续收集各项业务经营管理的数据及相关文字资料。主要基础数据包括总账、信贷统计、财务、人事及外汇业务数据等。另外,诸如经营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报告、现场审计报告等文字资料,也是非现场审计重要的信息来源。资料整理,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调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产生非现场审计分析所需的特定数据和资料。如,根据调集到的总账和报表数据加工产生项目数据(盈利资产、计息负债等),计算非现场审计分析指标(盈利资产收益率、计息负债成本率、存款付息率等),形成非现场审计分析报表(贷款质量分析表、贷款行业分析表、损益分析表等)。

      资料分析,根据整理得到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采用各种方法监测业务经营状况,分析、查找经营管理存在的违规行为、潜在风险以及异常情况,并进一步对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风险评估。问题质询,是就发现的疑点、问题及异常情况,采用多种适当的方法,向审计对象及相关管理监督部门提出询问,并根据反馈结果做出审计判断。

      非现场审计报告,如综合报告、专题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审计线索和资料报告等,分别反映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可能存在问题和总体风险状况、某一方面的问题和风险状况、风险评估结果、非现场审计发现的疑点和问题以及现场审计工作中所需的有关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