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以“租”代售核算错误造成潜亏 某公司产品以“租”代售,租赁期满后产品属“租”方,核算方法是按合同金额全额转收入,每季按实收金额开发票,冲应收账款缴纳增值税。经查核以前年度提前入账的收入达76965万元,虚增利润15924万元,调整后利润总额由正变负造成亏损。 点评:该公司应按分期收款销售业务核算收入,实务中错弊明显:(1)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与产品销售收入不对应;(2)提前入账收入的虚增利润造成虚假繁荣形成了潜亏,并提前交纳了企业所得税。 第二式、虚计投资收益形成潜亏 某厂把与下属三产协定的预期利润607万元提早计入当年投资收益,而三产当年全部盈利仅2万元,根本无法兑现协定的要求,该厂虚计投资收益形成潜亏。 点评:预期利润是不确定的收益,按照会计处理的谨慎原则,投资收益应待其实现后进行反映。书面协定要负一定的经济责任,但三产的责任无论如何承担也难以兑现协定的投资收益,不宜凭协定提早计入有关收益。 第三式、掩盖投资损失形成潜亏 某厂出资650万元成立合资企业,占70%股份,至某年末合资企业累计亏损已达2617万元,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该厂未按权益法核算投资情况,不反映合资企业的严重亏损。对外投资失败,投资额回收无望形成潜亏。 点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超过被投资企业20%股份应按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的长期投资账面余额应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按所占股份的比例分摊经营成果等。在实务操作中有部分企业特别是在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采取成本法核算对外投资,掩饰了应采取权益法核算的潜在亏损。 第四式、销售扣率未能兑现形成潜亏 某商行在经营活动中与厂方书面协定,切块销售,递增扣率,终结清算。而市场价格一路滑坡,出现了大火拼,鉴此厂方有关人员口头承诺提高扣率。该商行不得已以低于书面协定的价格促销,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差价空挂库存达851万元,原指望厂方的销售扣率有800多万元返回,基本能扯平,不料厂方在这场价格大火拼中损失惨痛,生出变故,协调不成打官司,厂方最终认账431万元,该商行形成潜亏420万元。 点评:该商行潜亏的实例中存在:(1)营销决策失误,就是胜诉也属无利可图;(2)法律意识不强,承诺要有书面依据;(3)会计处理不当,库存商品不能空挂库存。 第五式、存货不实形成潜亏 某厂盘点存货不实,盘亏和报废3564万元,形成潜亏。 点评:存货的盘亏和报损会引起价值的减少形成潜亏,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电子产品、常规产品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不断下移,也会产生无形的潜亏。所以在核查存货时不仅要核查有形损失,还要注意到有否无形损失,设置“存货跌价准备”作为存货的备抵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设置“存货跌价损失”作为损益类项目在利润表上反映,就是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存货的质量和现状。 第六式、销售与成本不配比形成潜亏 某厂生产的产品已作销售,但长期以来的外加工费有16239万元未结转生产成本,销售与成本不配比,虚增利润形成潜亏。 点评:根据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的会计原则,不应漏记成本项目的外加工费。现在有的企业对成本项目不正确归集,不记少记、不付少付成本项目费用的现象日益成风,形成了怪圈:(1)成本核算不正确,导致利润不真实,欠付的款项虚增当期利润,形成了以后的潜亏;(2)结算不规范,形成三角债。 第七式、应提未提折旧,隐匿费用形成潜亏 某商厦其经营场所的造价6400多万元,在庆贺营业两周年的时候,发现尚未转入固定资产,未提折旧,隐匿巨额费用形成潜亏。 点评:企业经营要正确反映业绩,隐匿应提折旧来粉饰经营业绩是不行的,一面在庆贺营业两周年,一面又推诿工程未竣工。《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第八式、应摊未摊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形成潜亏 某总公司下属企业与外方合资,后因外方撤资,银行借款转由总公司承担,大量利息支出无法消化,仅利息就高达175万元,长期宕在“待摊费用”账户不摊销,形成潜亏。 点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是已支付的费用,应进行分摊,虽影响企业的利润,但不影响现金流量,不增加财务的难度,是正常的会计处理。会计人员为什么难于真实反映?关键在领导,领导的意图和指使,个人和小团体的眼前利益,促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也是产生虚假会计资料的根源。 第九式、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宕账形成潜亏 某厂1999年6月末“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借方余额1513万元,“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借方余额1106万元,系1996年资产评估时的挂账损失,长期宕账不作处理,形成潜亏。 点评:“待处理财产损溢”是指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应于年终决算前查明原因,并报董事会或有关机构批准处理。该厂1996年资产评估后的待处理财产损失,三年来是待而不处理,不经审计不知要待到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