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新闻大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闻事业双重性的内涵和双重性概念的提出

      在任何正规的新闻学教科书中,我们历来把新闻事业的属性定位在上层建筑范畴内,“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或者说,“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是党的宣传工具,这一认识是我们党的报刊从一开始创办就确定下来的。我们党成立以后创办的第一份报刊,1921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劳动周刊》在发刊辞中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不搞经营,专事宣传,这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的运行模式。建国以前,党的新闻事业经费向上级实报实销,人员实行供给制,建国以后,1949年12月新闻总署曾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报纸实际企业化经营,随后,中共中央宣传部还发出“关于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的通报”,肯定报纸企业化经营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批评有些同志“认为报纸是文化事业,不能当作生产事业来经营,甚至个别报社同志还残留着‘赔多少向公家报销多少’的错误思想”;要求各省、市宣传部“督促全级切实执行企业化经营方针”,做到自给自养,减少国家财政负担。但1957年以后,企业化经营的尝试全部停止,新闻单位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像机关一样,采取财政包干。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看到新闻事业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这一面,习惯上把新闻事业定位在上层建筑范畴,忽略了新闻事业同时也是以信息的生产和流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忽略了它具有产业性质的这一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一些从事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人员首先意识到新闻事业的产业性质。早在1978年,财政部便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家报纸试行企业管理的报告;八十年代初,新闻界又有人提出新闻事业是信息产业的观点,不过真正使新闻重新审视新闻事业的属性还是在党的十四大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一旦确立,整个新闻界基本达成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事业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进而形成了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的新观念,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这种产业性在实行“企业管理”以后,更具有企业属性。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表明它必须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从事党和政府所规定的宣传任务。新闻事业又是实行“企业管理”的信息产业,表明它除了以信息的生产和流通为核心外,还可以经营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和其他一些与信息业相关的项目,包括出版、咨询、广告、录像制品等等。这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的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的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可以依法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

      确认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以及当前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似乎绕了一个圈子又回到1949年企业化经营方针。建国初期决定的企业化经营其基本出发点是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现在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更重要是使新闻事业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国新闻界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放手发展、壮大新闻事业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对新闻事业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提出一系列新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我国的新闻改革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新的管理模式带来新变化

      诚然,新闻事业具有双重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条件表现不同而已。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人为地抑制了它天赋的属于信息产业的这一面。现在,我们重新认识了它,并以“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来释放它的能量,以这种模式来控制它的能量释放,即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但无论如何,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给我们的新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众多新闻媒介求生存、求发展有了内驱力。

      几乎人人都可以体验到,这几年,新闻媒介发生了令人眩目的变化。应该说,这种变化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多种视角来概括。由新闻事业双重性概念的提出及双重性在现阶段的表现形式带来的,就有四个方面的转变:

      1、从过去注重传播,忽视经营转变为传播为主,兼顾经营。新闻事业的任务就是宣传报道,这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并在体制上确立下来。所谓在体制上确定,主要是国家在经费、人员两方面保证新闻媒介所需无虞;在内部机构上实行总编辑负责制,总编辑主要职责就是搞编务。而在“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下,经营管理和宣传报道已构成任何新闻媒介存亡兴衰的两翼,这样一来,经营管理近两年受到各新闻媒介的高度重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提升经营管理部门的地位,提高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以争取广告,等等,都是重视经营管理的表现和结果。短短数年,许多新闻媒介经济实力大增。上海广播电视局所属五台三中心,从八十年代末全局近四亿的固定资产到1994年底已增加到五十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