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道德家,才是真正共产党”

——老一代共产党人与传统道德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瑞云(1933-),女,河北献县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吉林 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史学集刊》

内容提要:

老一代共产党人在青少年时代就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备了善良、正直、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等品质。他们对传统道德不是一概否定,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在共产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仁爱之心献身于人民革命事业。建国以后,他们继续坚持人民利益第一的原则,慎重地使用手中的权力,生活俭朴,不贪图享受,不谋私利,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德不会老,他们的美德将永存于后世。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8095(2001)03-0018-06

      姜梦周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南人,教育工作者,1929年3月18日被国民党杀害。他被捕后,湖南各界人士曾联名请保,陈述其道德高尚。十九师(原三十五军)师长何键回答说:“真正道德家,才是真正共产党。那些要钱害人的人才是被骗加入的。你们来保,太不明事体。”[1]何键两年前与共产党共过事,他的话是有根据的;当时,他正在湖南执行蒋介石围剿、捕杀共产党的命令,当然不会美化共产党。他说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值此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更加怀念和敬仰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共产党人。以先辈之是,检讨吾辈之非,不失为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和学习历史的方法。

      一、从传统美德中学会追求真、善、美

      中国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从有作为的君王,到普遍百姓,都从不同的角度承认:做人,道德居首位。道德被视为约束个人行为、养成优秀人才、凝聚群体力量、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形象与安全的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的道德传统。不仅有高深宏篇论著,而且渗透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不同的阶级、人群对道德的理解不一,尊崇程度不同。

      老一代共产党人,在青少年时代,或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或从学校的教育和书本上,或由于社会的积极影响,而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首先接受身边的道德教育,多半从不打架、不骂人、不拿别人的东西、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开始。进而,学会勤俭持家、和睦邻里,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家乡、爱祖国的大道理。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飞“尽忠报国”的故事,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他们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形成了最初的做人标准,并以此观察周围事物,判断是非曲直,选择弃取,产生对丑恶势力和行为的憎恶,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成长为善良、正直、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青少年。

      财富是人人需要、人人追求的。对财富的态度,是道德修养中最重要的、永恒的主题。按中国人的道德要求,必须讲求取财、用财之道,心要纯,即“思无邪”,手段要正当,即用劳动和才智获得财富,不取不义之财。“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弃之,不去也。”[2](里仁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古至今,人们赞美和向往勤劳致富,智勇发家,而憎恶为富不仁者。这往往也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头课。李大钊幼时,家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赌博之风很盛,祖父严加教导,晓以利害。大钊牢记,远离有赌博活动之地。稍长,家境艰难,面临失学的危险。某富户愿资助他到外埠读书,大钊断然拒绝。后来,他对表姑说:他的钱“不是好来的”。“我就是不念书,也不用他们的钱!”他靠自家“辛苦艰难,典当挪借”,到天津求学。[3](P3,P6)

      毛泽东少年时读过“四书”、“五经”,更有兴趣读《水浒》等作品。在家中,他的父亲理财有方,但比较吝啬;母亲则慈祥宽厚,同情穷苦人。毛泽东自幼受母亲疼爱,也最爱母亲,深受母亲这种品德的影响。他同情一位因家境贫寒而带不起午饭的同学,把自己的午饭分给这位同学吃,宁肯自己吃不饱。母亲看到他晚饭吃得很多,产生疑惑,得知真相后,每天准备两份午饭给他。他和母亲背着父亲,拿自家稻米救助揭不开锅的乡亲们,还长与工一起反对父亲的吝啬行为。他奉父命去卖猪,然后,不经请示,把卖猪所得给了一个乞丐。

      翻开共产党人的传记,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由于他们自幼养成良好品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随着年龄增长,视野扩大,就观察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思考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诸如:为什么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为什么劳动者饥寒交迫?如何使中国独立富强?等等。他们立志找一条出路,振兴中华,而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青年爱国者、革命者。这是成千上万前辈成长之路。

      二、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同的社会、阶级、时代有着不尽相同的道德观念。同时,道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植根于国情,并有纵向继承和横向渗透。衡量道德观念是非的标尺,应当是对社会发展是否有利。因此对传统的道德观念,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而是批判地予以继承。

      老一代共产党人生活、生长在中国社会,必然首先接触、接受传统道德。但传统道德中,有精华,即美德,也有糟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旧势力要求人们尤其青年和妇女迷信、盲从。于是,很早就出现了在道德行为的矛盾冲突中站在哪一边的问题,人们被迫进行选择。毛泽东支持母亲的慈善,是孝,是正义;反对父亲对穷苦人的吝啬,也是正义,但对父亲的不顺从,被视为有违孝道,受到父亲的责备。不少青年,不从父母之命,反抗家庭包办婚姻,或自杀,或离家出走。类似的反抗陈腐道德观念的思想或行动,在历史上不断发生,当然,斗争是自发的、零散的。

      五四时期,在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同时,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也在全国展开。青年们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反对迷信、盲从,向封建伦理道德猛烈攻击。先进青年,不仅高呼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国家的口号,作为反封建的武器,而且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于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批判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奉行人类最崇高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它比中国的传统道德境界更高。共产党人用新的道德观念,对传统道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批判继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