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日本人的文革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雅晶(1960年—),女,辽宁大连人,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南开大学 历史系,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大革命,日本各界始终都十分关注。《朝日新闻》社等大众媒体的报道,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由于观点和立场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文革观也是复杂多样的。有赞美支持,有批判否定,有理解的批判,也有指责中国理念变质。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K3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1)03-0078-09

      文化大革命史(以下简称文革史)是当代中国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这一问题,除了从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自身展开研究外,还可以借助于外域的视野。文革时期日本人的文革论便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并透露出日本人的中国观,对此,不可不加以关注。

      一

      文革的发生及其进程,首先为敏感的日本媒体所密切关注,而在日本的媒体中,《朝日新闻》有关中国的报道内容丰富,数量惊人,条分缕析,社会影响极大。综观文革时期的《朝日新闻》报道,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 对文革的认识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是相当难以理解和相当复杂的。对于这一政治运动,日本媒体有各种观点、各种立场,其间有左倾也有右倾,而站在左的立场上评论的较多。当时的《朝日新闻》也基本上是这一倾向,如在文革的起因上,《朝日新闻》的评论提出了几点解释。

      1.在农村,中农开始扩大势力;在城市,有知识分子、高级技术人员等新的特殊阶层产生的倾向。

      2.中国领导人的平均年龄较大,在毛主席在世时,尽可能快些确立新的接班人和领导层。

      3.最近的国际问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法解决,中国尝试其他共产党国家没有走过的道路,将人们改造成适应社会的新型人。[1]

      文化大革命发动后不久,大批知名人士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分子,并受到批判和迫害。《朝日新闻》虽然也认为这些事件与“五七年的反右斗争可比相似”,但由于持文革是进步的文革观,总体上的论调是赞美文革,如1966年5月2日《朝日新闻》的社论《中国整风运动的背景》,称赞道“在文化大革命中,可以感觉到中国斗争高昂、意气奋发要想建立成为‘道德国家’”,文革中中共与苏联进行的论战,“是一场向世纪挑战的实验”。[2]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展开及其兴衰,《朝日新闻》的评论也逐步发生变化。其变化轨迹为:赞美文革的发生→同情文革产生的混乱局面→对文革停滞不前焦虑不安→为提高中国形象对文革加以赞美→打倒“四人帮”后批判文革。尽管《朝日新闻》对文革的评论有其变化,但在“四人帮”被打倒前,整体上讲,该报对文革是给予了很高评价的。

      由于文革中许多干部被打倒,行政权力失灵,给生产、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国面临极为严重的局面,就连《朝日新闻》也不得不承认:“文化大革命的进展方式,实在是急进了,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正确,不允许不同的看法存在,这对我们是难以接受的”,[3]并进一步提出“需要冷静地、多角度地观察”(中国)的意见。但是,对于混乱不清的文革,《朝日新闻》与其说开始用冷静的目光来审视,倒不如说对文革仍抱有很大的希望。“文化大革命在停滞不前,但不会一直这么下去的,中国作为国家也好,作为民族也好,为了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场类似西欧文艺复兴所具有的那种意义上的革命”。[4]

      如前所述,从总体而言,《朝日新闻》对文革始终是支持、赞美的。但是,对于在文革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因接受和观察的深浅不同,《朝日新闻》的报道中既有表示期待和敬意的,也有表示反感和批判的。有时甚至是前后矛盾的。

      (二) 对红卫兵运动的评论

      1966年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聂元梓等人,贴出激烈批判学校当局的大字报,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这一行动,指示要向全国广播,以此为契机,红卫兵运动兴起。随着文革的发展,红卫兵到处“破四旧、立四新”,对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人身迫害,相对立的组织之间武斗不断,各地陷于无政府状况,局面混乱。对于这种情况,连毛泽东也未能料及。在1966年10月25日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作了如下讲话:“……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展到这种程度,就连我也没有预料到,北京大学的大字报播放后,在全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给红卫兵的信还没有发出,全国的红卫兵就行动起来,要将你们都打倒,我这个人会引起这么大的灾难。”[5](p363-364)在日本,对红卫兵运动的批判观点占多数,这是因为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物有一种尊敬和偏好的情绪。1967年7月28日,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石川淳、阿部公房、三岛由纪夫联名发表抗议声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实质是一场政治革命,对于滥用权力,恣意侵犯学问,艺术,作为艺术家,我们无法无视和沉默。”《朝日新闻》则认为,红卫兵背后有人操纵:“许多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年迈领导为了达到目的,并且是紧迫的目的,而在操纵纯真的年轻人,这种看法含有一定的真实性。”

      1967年,红卫兵运动走进了死胡同,四处碰壁,尽管事态已经非常明了,《朝日新闻》还是将红卫兵运动的功过五五分:“红卫兵运动也有好的一面,一是,达到了考察中共要人对毛主席及毛泽东思想的忠诚之心的效果;二是,对掌握权力的党和政府中官僚主义进行了批判。官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深蒂固(的东西)。从这两点上看,有进步意义。但是,红卫兵运动对中国政权来说最大的负面,是破坏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和机构。”[4]这种功过对半的评论,代表了日本左翼人士的流行观点。

      (三) 对林彪事件的评论

      文革后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0年11月20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18个国家,提出“请进中国,赶走台湾”的议案,获得过半数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活动也空前活跃,显示出回归国际舞台的积极态度。《朝日新闻》支持中国的这一立场,严厉指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追随美国亲台反华的日本政府“不仅违背了国家利益,而且无视大多数国民声音”,并努力促进中日邦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