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文化选择八十年述论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开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文化选择。这一文化选择首要地解决了文化的核心问题,历史地选择了马列主义,选择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党和人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文化发展道路。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至高点上进行着建设先进文化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文化选择八十年的历史,给人以许多深刻的启示。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67(2001)02-0001-10

      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内推力。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能否选择先进文化,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然要不懈地追求和选择顺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先进文化。迈入新的世纪,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年来选择、坚持、发展先进文化的历程,对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自觉地履行党在新世纪的崇高职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的必然的文化选择

      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无数志士仁人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开始了艰难的文化选择。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们,积极倡导“务实图强”、“师夷制夷”的经世致用之学,开了选择“新学”、“西学”的先河。此后,有的人对中国文化采取了极端主义的彻底否定的态度。如钱玄同主张废灭汉文,剿灭中国文化,胡适要求死心塌地学习西方,陈独秀则认为,要冲决封建网罗,“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信仰”[1]。与全盘西化者有所不同的是,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试图“融中西文化于一炉”,他们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封建的“太平”、“大同”理想融合在一起,主张建立一个既区别封建主义,又不同于而且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王国。从中西文化由隔阂到力图融合的角度讲,这自然有其合理成份。但是,洋务运动的失败,变法维新运动的夭折,辛亥革命同三民主义的流产,乃至五四时期各种主义和救国方案的无效,都有力地警示人们,对资产阶级文化和空想社会主义的选择是没有出路的。

      在五四运动前后纷繁的文化流派中,有许多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因新学、西学的破产,人们更急于向往这些社会主义学说,却又是雾里看花。当时,空想社会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互助、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都被当作社会主义来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其中一个不占上风的学派,人们进行着研究、分析、比较、选择,希冀从中找到救国真理的科学和认识工具。“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于中国的争论,以及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尽管这三次论战还存在局限,但通过这三次大论战,科学社会主义初步显示了她的强大理论威力,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得到广泛传播,并且为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中坚大部分成为我党早期的活动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们在中国积极传播马列主义,使其逐渐在中国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开始形成。继李大钊、陈独秀之后,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恽代英、李达,以及老同盟会员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人,都经过各自的努力,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不同的先进分子殊途同归的事实证明,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列主义指引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先进分子必然的文化选择和政治选择。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中国工人阶级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迅速成长。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迫切要求成立代表本阶级利益和领导斗争的政党组织。在中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干部条件已具备,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根源于欧洲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从人类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吸收了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积极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根本变革。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普遍的真理性,达到了理想和现实的高度统一;她超越了欧洲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特征,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用来观察自身社会、解决本阶级、本民族前途命运的工具和理论指南,从而“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2](p.441)。当以改造旧中国、建设新社会为己任的先进的中国人在西方各种“主义”的比较借鉴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时,感到耳目一新。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第一次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真理变为现实。这一范例极大地震动和激励了中国人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带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3](p.667)。理论的指南作用和彻底性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该理论的需要和满足程度。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马克思主义,正好适应和满足了中国人民斗争的迫切需要。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不断斗争和艰苦探索的必然结果。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应当完结了。”[3](p.6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