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就已进入阿拉伯国家,成为中阿交往的先导。“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是古代东西交通的两大动脉,也是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往来的重要通道,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注:郭应德:《阿拉伯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第257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总的来说,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建设自己的国家,中阿之间一直保持着互相团结、互相支持、友好合作的关系。不过,由于冷战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阿之间关系的发展比较曲折。冷战结束后,随着整个世界形势的变化,中阿关系才真正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 鉴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趋扩大,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50年来这一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一、50-70年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 1949年至1979年,中阿关系的基本发展历程是从无到有,从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隔阂,逐渐发展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其间,中阿关系有过矛盾,有过曲折,但总的趋势还是不断前进的。为了更好地反映这个时期约30年的中阿关系的发展状况,笔者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予以描述。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5年(万隆会议之前),由于冷战的发生,也由于中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阿拉伯国家基本上受控于西方阵营,中阿的外交关系基本上处于空白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才成立几个月,以色列便在1950年1月9日宣布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注:李伟建:《关于中国和中东国家关系的分析和思考》。阿拉伯世界,1998年第4期。)以色列的这一做法与阿拉伯国家当时拒不承认新中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色列之所以这样做,显然与它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有关,一则,以色列也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与原来的国民党政府没有什么关系,对中共领导的新中国也没有什么成见;二则,以色列当时在外交上相对比较孤立,它希望通过承认新中国来换取中国对它的承认。至于新中国方面,由于建国伊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中东的情况还缺乏了解,尚无明确的立场,对以色列也没有成见,因而一度对以色列的善意表示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中以也曾就建交事宜进行了接触,但最终未能成功。 第二阶段,1955年(万隆会议后)至1958年,以万隆会议为起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开始启动,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周恩来总理在会议期间先后会晤了埃及、叙利亚、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代表团负责人。通过这些会见,中国政府对中东地区的形势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因而开始调整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决定在阿以冲突中立场鲜明地站在阿拉伯国家一边。中国之所以决定对阿以冲突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当然不是偶然的。笔者认为,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几点,其一、朝鲜战争结束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和封锁中国的图谋,便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国方面看来,要实现这一外交目标,发展同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亚非国家的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突破口。其二,中国政府意识到,阿拉伯国家正在进行着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运动,不仅与中国有着共同的语言,而且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只要中国做好工作,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其三,中国政府也看到,以色列由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受制于美国。既然以色列与美国有如此特殊的关系,中国自然不可能与其发展外交关系。再说,如果中国与以色列交往,必然会伤及它与众多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中国自然不会为了一个以色列而与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为敌。 中国政府对中东政策的调整,立即对中阿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仅从万隆会议召开的1955年到50年代末,短短的几年内,中国便先后与埃及、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正当中国致力于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关系之际,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中国政府对这次战争所采取的立场和态度,无疑对发展中阿关系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1959年至1969年,由于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导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出现曲折动荡,甚至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状态。 这十年对中国而言,是风风雨雨的十年。在这十年内,国际形势也极为动荡,冷战虽在继续,东西方阵营却又程度不同地发生分化,特别是在东方阵营中,中苏关系出现了分裂。动荡的国际国内形势不能不影响中国的对外关系,影响中阿关系,使之发生较大的起伏波动,尤其是中国和部分阿拉伯国家在对苏联的态度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诚然,在此期间,中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阻止中阿、中埃关系的逆转,但进展缓慢。 在这十年中,中东地区还发生过一些大事,其中之一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仍坚决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美以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自然对中阿关系的进一步改善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中国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虽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也不是毫无收获。其间亦有苏丹和民主也门两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