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之一)

作 者:
牛军 

作者简介:
牛军(1954—),男,籍贯山西壶关,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研究所,北京 100007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朝鲜战争第一年中,中美双方在不同阶段决策的变化,来研究大国间“局部战争”概念的形成及局部战争中双方的战略指导思想。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E2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 (2000)06—0036—20

      50年前中国与美国在朝鲜的战争是两个大国在各自境外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这在二战结束以后至今都是绝无仅有的。双方在朝鲜战争中的决策目标都经历过明显的变化,有一条类似的变化曲线。美国的目标是从决定进行军事干涉转变为越过三八线、用武力统一朝鲜,再被迫回到基本恢复战争爆发前的状态。中国的目标是从决定抗美援朝转变为越过三八线、将联合国军逐出朝鲜半岛,再到沿三八线地区停战。出现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中美进行的是大国间的“局部战争”的必然结果,而“局部战争(这里指使朝鲜战争成为局部战争)”概念的形成,是同双方对各自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的认识、双方力量对比的状况以及它们同各自同盟国的关系等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是从大国间“局部战争”的角度,比较中美在战争不同阶段的决策。由于上述中美双方的决策均发生在朝鲜战争的第一年,本文将研究集中于这一时期的有关问题。至于最后停战的决策,当然属重大决策,但它总的说来没有超出战争第一年中美双方所形成的战略框架,而且从开始停战谈判到签署停战协议的两年间,双方和战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有其特殊性,需要专门探讨,故不将其包括在本文的论述中。

      一、美国决定军事干涉与中国决定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迅速决定进行全面军事干涉。美国军事干涉持续将近四个月、朝鲜战局出现严重变化、战火蔓延到中朝边界地区后,中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中美双方决策的军事背景和性质显然不同,中国出兵是对美国军事干涉的反应。本节是从两国都在本国境外的朝鲜半岛采取直接军事行动的角度,对它们的决策进行比较。

      (一)美国军事干涉的决策

      如何认定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突然爆发的战争的性质, 是美国杜鲁门政府决心进行全面军事干涉的决定性的和贯彻始终的因素。

      早在1949年3月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便作出决定, 认为美军应撤出朝鲜半岛,撤出时间不迟于6月30日。[1]美国当时决定从南朝鲜撤军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朝鲜半岛在军事上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要不存在苏联在那里实行军事扩张的直接威胁,防守这个对于美国来说是“远在天边的防线”既不必要,也不可能。所以美国决策层决定在两个条件下撤军,其一是苏军撤出北朝鲜;其二是李承晚政权能够维持其统治,并有一定的能力抵抗北朝鲜可能发动的进攻。对于美国来说,第一个条件是绝对的,第二个条件的评估则带有移动的随意性,它取决于美国对来自北朝鲜的威胁的判断。1948年底苏军全部撤出北朝鲜。6月29日,美军按计划全部撤出南朝鲜。 同时美国加强了对南朝鲜的援助,并于1950年1 月与李承晚签订了防务协定。

      无论是基于何种考虑,美军撤出朝鲜半岛都是美国在亚洲收缩力量的重要标志。艾奇逊1950年1月向美国新闻界发表的讲话明确指出, 南朝鲜被划在美国的太平洋“环行防线”以外,没有人能保证它不会受到攻击。如果那种情况发生,南朝鲜只能靠自己抵抗和联合国的“集体行动”。[2]然而时隔不久, 美国在亚洲收缩力量的方针便受到严重的冲击。

      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以后,美国政府在估计国际形势方面,居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全球性紧张局势正在不断加剧,“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苏联的敌意图谋和可怕的威力以及苏维埃制度的本质”。[3]1949年8月苏联完成了第一次核爆炸试验。美国对此反应强烈,杜鲁门于1950年1月31日指示国务院、 国防部重新审议美国的防务政策和全球战略。国务院和国防部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提出了一份全面系统的报告,国家安全委员会于同年4月下发各部门。这份编号为NSC68和其他一些有关文件声称:世界正处于以美苏为中心的“历史性的权利分配”进程中,苏联为了支配欧亚大陆“必然要千方百计地破坏或毁灭美国的完整的活力”,“冷战实际上是关系到自由世界存亡绝续的真正的战争”,美国只能“凭着良知和毅力,作出生死攸关的新决定”。[3](P,235—292、349—351)

      在强烈的冷战意识支配下,当时美国政府中弥漫着危机气氛。美国情报部门也在火上浇油,声称苏联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具有发动军事进攻的能力,以致美国决策层相信:“凡是东西方接触的地方”都可以作出苏联在那里发动进攻的判断。[4] 这种神经质的估计同样反映到对东亚形势的判断中,不过美国政府当时最担心的是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的局势。[1](P,29)4、5月国民党军队相继丢掉海南岛和舟山群岛, 美国政府估计台湾被解放军攻占为时不久。由于中苏条约的签定,杜鲁门政府将中国完成国家统一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归结为苏联扩张的一部分,内部要求采取军事措施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强烈,调门也越来越高。[5]这种呼声同当时美国内麦卡锡主义遥相呼应, 终于酿出了麦克阿瑟对台湾战略地位类似“不沉的航空母舰”的著名评论,即“掌握在共产党手中的台湾就好比一艘潜艇供应站,其位置对苏联完成其进攻战略极为理想,同时还可以把美国在冲绳或菲律宾的部队的反攻行动完全将死”,所以美国必须要“保台”,“台湾最终的命运无疑取决于美国”。[3](P,161—165)可以设想,在这种炽热的气氛中, 不论在东亚或东南亚任何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美国都将以遏制苏联为由进行军事干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