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

——1924年苏俄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对华政策再探

作 者:
杜君 

作者简介:
杜君(1958—),男,山东乳山人,吉林大学马列教研部党史教研室副教授。吉林大学 马列教研部,吉林 长春130021

原文出处:
史学集刊

内容提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中苏建交谈判期间,苏俄从其国家利益出发,在欲图进军北满、武力夺取中东路未行的情况下,又采取和平谈判的策略,坚持保留沙俄时期既有的对中东铁路的权益,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采取了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12.5;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0)04-0036-07

      1917—1924年苏俄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对华政策问题,史学界虽有若干论述,但其中尚有若干内容,还有研究的余地和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根据旧有的和新公布的档案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探讨。

      一、苏俄预谋进军北满,武力夺取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吞并中国东北,同英美日等国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霸权,于1896年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后,在我国东北地区修筑的一条铁路,原称大清东省铁路,全长2489公里。其干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支线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战败后,将该铁路支线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从1920年起大清东省铁路始称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该铁路自1897年至1903年建成后,虽称中俄“合办”“共管”,实际上沙俄不仅攫取了铁路的管理权,还攫取了路区的驻兵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白军涌入中国东北中东铁路路区。他们人数众多,且携带武器装备,中国东北地方当局为保持地方免于糜烂,不得不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期间,这些白军在日美的庇护下恣意妄为,公然配合外国干涉军,在中东路区组织军队,利用中东铁路出击苏俄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胜则大肆杀掠,败则退入中国东北地区境内中东路区,严重地破坏了中俄两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在此情势下,苏俄政府从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无视中国对中东路区拥有主权的事实,早在1917年12月4日, 就向哈尔滨的由中东铁路俄国工人、士兵组成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拍发了电令,要求用武力夺取由俄国白军控制的中东路区和中东铁路的管理权,打击白军在中东路区的反革命活动。[1](p.75 )这一工兵代表苏维埃立即遵照苏俄政府的指示,于12月12日发布布告,宣布“自本日起,工军委员团即为国家主权正式代表,所有国家及公共机关,均受本团监察。……本团并担任保卫治安,对于本团有任何反抗举动者,决不容忍”。[2](p.330—331)由于该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行动危及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遂遭北京政府的断然反对。同年12月下旬,北京政府派遣了大批军队进驻中东路区,解除了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武装,并将其押送出境。

      对于中国方面采取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措施,苏俄政府采取了无理指责的态度。1918年1月26日, 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副委员波里瓦诺甫在会见中国驻俄公使刘镜人时,出示了上述中东路工兵代表执行部自赤塔所发的电文,并说:“按照该电,华兵助同反革命之哥萨克军,驱逐兵工代表,显系干预我内政。”[2](p.337)要求中国政府对此作出解释。针对苏俄政府的无理指责,2月3日,中国驻俄使馆从维护国家主权立场出发,发表声明认为:俄国所获有关中国军队行动之报告,是不正确的。“哈尔滨之事,乃我国为保全领土内住民之生命财产,及维持秩序起见所采之行动,毫无何等干涉俄国内政之意志。 ”[3 ](1918,2,22)对苏俄方面的无理指责给予了严正批驳。

      苏俄在夺取中东路区及其铁路受挫并遭中国政府谴责后,不但不收敛其无理做法,反而公然进一步要求北京政府同意苏俄军队进入中东路区追剿白军。1918年4月6日,苏俄派出代表在中东路区马碟子车站与中国代表会晤,讨论关于消灭躲在满洲里车站及附近的谢米诺夫武装匪徒问题。在谈判中,苏俄代表态度强硬地指出:“既然中国对俄国内战双方持中立态度,如果中国允许谢米诺夫军队入境,”“也应允许苏维埃的军队入境。”[4](p.227)对此,中国代表声明说:“虽然我们持中立态度,但不能让苏维埃军队进入中国境内。因为谢米诺夫分子与苏维埃军队一旦发生冲突,势必殃及中国百姓。”[4] (p.228—230)同年5月底, 苏俄又通过其外交人民委员部致中国公使馆照会提出:“如果北京政府自认为无力制止满洲境内的匪帮的罪恶活动,那么人民委员部请求北京政府同意苏维埃军队在中国境内与中国正规军共同消灭或不要中国军队配合独自消灭这个匪徒。”[2] (p.407—408)在苏俄政府一再要求出兵中东路区,追剿俄国白军之后,北京政府在拒绝苏军出兵中东路区的同时,于1920年3月,“分电黑龙江、 外蒙各边境严加防守。如谢氏势穷来投,应令解除武装,听候看守,否则概行驱逐。对于新旧两方并不偏袒,纯取保境安民主义。”[3](1920,3,15)同时,中国军队解除了中东铁路沿线所有俄国白军的武装,并将把持中东铁路的头目霍尔瓦特赶下台。

      此后,根据新公布的档案资料披露,苏俄开始预谋进军北满武力夺取中东铁路。1922年9月间, 来华进行外交谈判的苏俄代表越飞先后写信给孙中山和吴佩孚,对苏俄出兵占领中东路区进行了试探。在致孙中山的信中说:“俄国在中东铁路及其所谓的隔离地带拥有特殊的利益。我不怀疑,……这些利益会得到中国的理解并给予满足。”“我提请您注意,据我所知,俄国的白卫分子正在从被日本人清洗过的俄国领土上向北满流窜,这种情况当然会导致俄中关系的复杂化。因为俄国不能允许在北满建立新的白卫分子据点,就像以前对蒙古所做的那样。”[ 5]((p.127—128))越飞在给吴佩孚的信中也谈到同样内容。越飞的表态,一语道出了苏俄将采取入侵外蒙的同样手段入侵北满。1922年10月25日,俄共中央远东局召开了秘密会议,通过了关于划归中东铁路地带的指示。建议着手成立由边境一带居民和老游击队员组成专门的俄中游击队组织,计划将游击队派到满洲去同白卫分子进行斗争。一旦这一人民革命军同白卫分子在边境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就可以在中国领土上进行追击,直到彻底消灭为止。[5](p.1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