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的变动和三线建设的决策与实施

作 者:
董颖 

作者简介:
董颖 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世纪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中国三线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运动。三线地区是针对一、二线地区而言。一线指沿海地区,二线指中部地区,三线地区包括两部分:是包括云、贵、川的全部或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部分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三线建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共耗资2050多亿元和几百万人力,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基本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这一决策的形成及其实施与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深入探讨国际局势变动与三线建设的关系,对于认识时代特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有帮助的。

      一、国际局势的变动与三线建设的决策与实施

      1.动荡的国际局势和对发生战争的危险性严重估计使“三五”计划由吃穿用计划转为备战计划

      “大跃进”和苏联政府片面撕毁合同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灾难,经过1961年、1962年两年调整,虽有起色,但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因此在考虑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自然地想到首先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1964年4月30日,在国家计委起草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中规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第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同时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向前发展。(注:转引自《党的文献》1996年第3期,第10页。)可见,“三五”计划制定的初衷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中心相比在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任务方面都有重大改变,即从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改变为以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为主要任务。“三五”计划的提出,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被形象地称为“吃穿用计划”。可以设想,如果按“三五”计划的思路,我国的国民经济将会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路子发展下去。

      但是,“三五”计划并未按既定方针实施。在1965年国家计委起草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案)》中指出:“我们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0册,第360页。)1965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同意“三五”计划的基本方针为:“以国防建设第一,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三五”计划从吃穿用计划转变为备战计划,国家建设的中心由解决吃穿用转为备战,由此拉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

      为什么会有这么重大的转变呢?这主要是与当时的国际局势变动有关。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局势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中国的周边环境也日益趋向紧张,中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

      1962年苏联诱骗新疆居民逃往苏联,后在伊犁制造暴乱事件,此后的几年中,苏联向中国边境地区派驻的军队由10个师20万人逐渐增加到

      54个师近100万人,战略导弹直接指向中国。

      中国的西南部也不太平。1962年6月,印军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入侵西藏,从10月20日起,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发动了大规模全面进攻,中国政府作出了加强战备、准备自卫反击的决定。虽然中印边境冲突由于中国的努力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但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边界挑衅重起的威胁依然存在。与此同时,蒋介石也趁中国大陆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中苏关系恶化,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之际,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企图反攻大陆。从1月到5月,蒋军多次与美国军队联合进行以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

      最大的威胁来自美国。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开始对北越实行轰炸。1965年3月,美国派遣海军陆战队在岘港登陆,随时准备进犯北越,美国军用飞机不断入侵中国海南岛、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发射导弹、打死打伤我军战士,露骨地对中国进行战争威胁。针对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大门口这一事实,中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国是越南的战略后方,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救。为此,中国从物质到人力给予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以大力支持,中国对越南人民的坚决支持,使美国更加紧了对中国的封锁和敌视,甚至考虑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在这种战略包围中,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可能不有所准备。1965年4月12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我们必须把情况设想得严重一些,把备战工作做得充分一些,特别是在重要的军事设施、工业基地、交通要地和大城市,要切实做好对付敌人空袭的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