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学良与“西北国防政府”计划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东社(1964- ),男,陕西兴平市人,陕西教育学院史地系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陕西教育学院 史地系,陕西 西安 710061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张学良自成局面的设想和中共先行建立地区性国防政府的策略,是促成“西北国防政府”计划产生之两大要素。但在该计划的实施步骤及是否反蒋、如何打通苏联等问题上,张与中共间存在着某些潜在分歧,加之中共的政策由反蒋抗日急剧转向逼蒋抗日,打通苏联亦未能成功,从而导致该计划终归流产。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0)05-0079-06

      1936年夏秋时节,在营建“西北大联合”局面的过程中,张学良与中共密商成立“西北国防政府”一事,颇为引人注目。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该计划一再延宕并终至流产,但探讨一下此计划的由来、内容、宗旨和发动时机的抉择、实施准备的步骤及其夭折原因,对于我们更客观准确地把握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演进历程,以至正确认识西安事迹的发生,当不无裨益。

      一 “西北国防政府”计划的制定及其内容、宗旨

      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乃中共提出的重要主张。虽然在理论和宣传上,中共一直期盼着建立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从“八一宣言”到瓦窑堡会议的“决议”均是如此;可在实践中,由于中共长时间执行的是“抗日反蒋”的政策,蒋介石也顽固坚持其“安内攘外”的剿共战略,在排除了蒋氏集团及南京政府参与的前提下,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也就很难达到“全国统一”的要求。相应地,先建立地区性国防政府,再逐渐完善、扩充到全国范围内,似乎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自1935年冬以后,张学良已迅速走上了联共抗日之路。次年1月下旬,张与中共代表李克农即在洛川作了首次会谈。此前,毛泽东曾电告李克农,可暗示张学良和王以哲,“彼方如诚意抗日反蒋,则我方可助其在西北建立稳固局面,肃清蒋系势力,进一步助其回平津、东三省,军饷、械弹我方亦有办法助其解决”。同时拟推张为“国防政府首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7页。)。张在会谈中则表示,国民党内同情于国防政府者颇不乏人,如中共能站在诚意方面,他愿为此而奔走。1月25日,毛泽东等20名红军将领发出了《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中共和红军愿与任何抗日武装联合组织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来共同实现这一主张”(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显然,中共此时颇希望能与东北军合作,建立以“抗日反蒋”为基础的地方性国防政府。

      然而,此时张学良只“同意抗日,但不同意讨蒋;不反对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口号,但不同意马上实行这个口号”(注:《毛泽东年谱》上卷,第514页。),联合建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4月9日晚,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竟夜长谈”时,张一面表示,“要抗日只有此路(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他愿酝酿此事”;但一面又声称,自己目前“不能不受蒋令”,“现在反蒋做不到”,因为他“在国民党要人中只佩服蒋尚有民族情绪,领导大得力,故相信帮蒋能抗日”(注:《中共党史资料》第33辑,第3-4页。)。此次会谈,虽在对蒋问题上双方存有分歧,谁也未能说服对方,但张与中共关系日渐密切,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另一方面,1935年秋冬以来,张学良为了能实现抗日复土的宿愿,也逐渐萌生了在西北“自成局面”的念头。正如他在自述中所云:“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当进剿再见不能成功,良觉一己主张,自问失败,征询众人意见,遂有联络共产党,同杨虎城合作,停止剿匪,保存实力,共同抗日种种献策。”(注:张学良:《西安事变忏悔录》,见司马桑敦:《张学良评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84页。)其实,1935年10月间,阎宝航、王化一、王卓然、高崇民、卢广绩等东北人士曾聚于上海,借探望杜重远之机,商讨过劝说张学良退出“剿共”内战,联合红军及杨虎城、盛世才部,在西北形成抗日大联合局面等问题。以后高崇民、孙达生等前赴西安,张学良对此建议颇为赞赏。延安会谈时,张虽宣称仍要“帮蒋”,但也承认,“蒋之左右多亲日派,蒋不能下抗日决定,且极矛盾”(注:张友坤、钱进主编:《张学良年谱》(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90-991页。)。因而他一面劝中共与南京蒋系陈诚、胡宗南、CC派等联络,一面则准备着万一“蒋确降日”,自己便要离蒋,“辞职而另干”(注:张友坤、钱进主编:《张学良年谱》(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90-991页。)。为此,他设法沟通与苏联之联系,又派人联络盛世才,且相信自己有把握在西北另成局面。

      延安会谈后不久,刘鼎在4月27日和30日写给李克农与周恩来的报告中,通报了张学良有一个“不小的计划”。据说张透露,他打算用半年多的时间作准备,对外展开联络,对内训练部下。一方面外表“装得老实些”,“捧大老板登峰造极”,另一方面以“爱国”、“抗日”的话向内向外活动,“使大老板无法公然反对”,只要“牵延到十一月就起变化”(注:张友坤、钱进主编:《张学良年谱》(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96-999页。)。张并表示,他已“预备着硬干,预备着和大老板打一架”;“只要半年功夫,大事可济。我要干就彻底干!”(注:张友坤、钱进主编:《张学良年谱》(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96-999页。)获知张上述谈话后,中共方面以为张要彻底反蒋。5月5日,曾希圣即电告中共中央:“近因蒋愈恶,张颇悟……言要干就彻底干。惟为准备计,反蒋事暂不公开。”(注:《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参见《张学良年谱》(下),第1003页。)7日,朱理治亦致电中央称:张已决心反蒋,但“他希望我们不要迫他太急,他希望在十一月骗到蒋介石一些武器补充后,再约公开”(注:《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参见《张学良年谱》(下),第1003页。)。虽说张的“硬干”、“彻底干”,或许仅是公开亮出联共抗日大旗而已,但中共既已认定张要反蒋,便迅速拟订了一个两军联合、共创“西北国防政府”的战略构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