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国后,汲取唐宋、五代武人跋扈的惨痛教训,在日益强化中央集权政治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厉行收兵权,另一方面逐渐确立了以文驭武的方针,这也是所谓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枢密院作为宋家天子控制和调动军队的核心机构,其组织内部明显地存在着以文驭武方针的烙印。目前,有关宋代枢密院制度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以香港学者梁天锡的《宋枢密院制度》(注:梁天锡:《宋枢密院制度》,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公司,1981年。)较为突出。但包括梁氏在内的著述,主要侧重于有关枢密院一般制度的探讨,而较少分析其中文臣、武将构成的差别及其蕴涵的根源所在。本文主要就北宋时期枢密院中长贰出身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从对比文臣与武将在其中地位和影响差异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北宋以文驭武方针的影响。 一 北宋枢密院长贰文武出身者人数与任职时间统计 梁天锡在所著《宋枢密院制度》中制作了《两宋枢密表》,对两宋时期枢密院官员的任免进行了罗列,可谓相当详细。但此表存在某些问题,如表中熙宁二年十月一栏称朱守约“自步军副都指挥使除(签书枢密院事),即日罢”,考诸北宋史籍并无此记载,不知依据何在?更重要的是梁氏表格对文臣与武将没有专门加以区别,因此无法从中统计、比较枢密院文武出身长贰的情况。《宋史·宰辅年表》和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无疑是系统了解北宋枢密院长官情况的主要史料。笔者现主要根据这两部史籍,并参以《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有关材料,对北宋枢密院长贰之文、武出身者依照任职前后顺序列出下表,以便进行人数对比。 时间 武职出身正职 文职出身正职 武职出身副职 文职出身副职 宋太 枢密使吴廷祚、 枢密使魏仁 枢密副使李处 枢密副使赵 祖朝 李崇矩、曹彬 浦、赵普 耘、王仁赡、 普、沈义伦 楚昭辅 宋太 枢密使曹彬、 枢密使石 枢密副使楚昭 枢密副使石 宗朝 楚昭辅、王显, 熙载辅、柴禹锡、 熙载、张宏、 知枢密院事张王显、弭德超, 赵昌言、张 逊、柴禹锡、签书枢密院事 齐贤、王沔、 赵镕杨守一,枢密 温仲舒、寇 副使张逊,同 准,同知枢 知枢密院事赵 密院事刘昌 镕 言、向敏中、 钱若水、李 惟清 宋真 枢密使曹彬、 枢密使王 签书枢密院事 枢密副使向 宗朝 王显,知枢密 钦若、陈 韩崇训,枢密 敏中、李惟 院事周莹、枢 尧叟、寇 副使马知节、 清、夏侯峤、 密使王继英, 准、向敏 曹利用、张 杨砺、宋 知枢密院事马 中(兼)、 旻(后 湜, 知节,枢密使 丁谓、冯 改名耆),签 同知院事王 曹利用 拯 书枢密院事曹 旦、冯拯、 玮 陈尧叟,枢 密副使王嗣 宗、任中正、 周起、钱惟 演、张士逊 宋仁 枢密使曹利用、 枢密使钱 枢密副使杨崇 枢密副使钱 宗朝 张耆、杨崇勋, 惟演、王 勋、王德用, 惟演、张士 知枢密院事王 曙、王曾, 同知枢密院事 逊、张知白、 德用(后改枢 知枢密院 王贻永(后改 晏殊、夏竦、 密使)、夏守 事王随、 枢密副使)、 姜遵、范雍、 赟, 李咨、盛 夏守赟 陈尧佐、赵 枢密使王贻永、 度、王鬷 ,枢密副使 缜、李咨、 狄青 、宋绶, 狄青 蔡齐,同知 枢密使晏 院事韩亿、 殊,判枢 章得象、王 密院事吕 鬷、王博 夷简,枢 文、陈执中、 密使章得 张观,枢密 象(兼)、 副使杜衍、 夏竦、杜 郑戬、任中 衍、贾昌 师、任布、 朝、陈执 富弼、韩琦、 中(兼)、 范仲淹、吴 宋庠、庞 育、庞籍、 籍、高若 丁度、文彦 讷、韩琦、 博、高若讷、 田况、曾 梁适、王尧 公亮、张 臣、孙沔、 升 田况、程戡、 张升、孙抃、 欧阳修、赵
、 陈旭(后改 名升之)、 包拯、胡宿、 吴奎 宋英 无 枢密使张 同签书枢密院 枢密副使胡 宗朝 升、富弼, 事郭逵 宿、吴奎、 权兼枢密 王畴、陈旭、 院公事韩 吕公弼 琦、曾公 亮,枢密 使文彦博 宋神 无 枢密使文 枢密副使郭逵 枢密副使陈 宗朝 彦博、吕 升之、吕公 公弼,知 弼、吴奎、 枢密院事 韩绛、邵亢、 陈升之( 司马光、冯 后改枢密 京、吴充、 使)、吴 蔡挺、王韶, 充,知枢 签书枢密院 密院事冯 事曾孝宽、 京(后改 同知枢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