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01)02-0084-05 西夏驿传,因资料所限,鲜有专文研究。现根据新近公布的《西夏天盛律令》(以下简称《律令》),结合其他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对西夏的驿路、驿馆、符牌和驿传制度等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一、驿路、驿馆 关于西夏驿路,史书记载不详。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卷首载有两幅地图,其中之一为《西夏地形图》。据考证,此图由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即为西夏中晚期地形图①。图中详绘有宋至夏,夏至契丹、西蕃、鞑靼境驿路以及各州、军间交通路线,有的地方沿路还绘有驿站、驿名,沿黄河两岸还注出数处渡口,是现存详细绘载西夏驿路交通的第一手材料。 从《西夏地形图》看,西夏驿路干线是以京师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现分述如下。 国信驿路 是宋与夏国间信使、国书所经由的官道。自兴庆府,经静州、永州,由吕渡过黄河,向东南至苦井,以下在白池、乌池间,分为两支:一支经盐州,从界首工井进入宋境,与宋环州、庆州相接;一支由洪州进入宋境延安府。该图在苦井注“夏贼犯边之路”,在界首工井注“国信驿路”,可见这条路既是西夏的军事要道,又是重要的信息通道。夏、宋时战时和,对峙近二百年,战时绝使封路,和时“朝聘之使,往来如家”。此路即是夏宋国书驿传的重要通道。 至契丹驿路 从兴庆府出发,向东渡过黄河,途经马练驿、吃啰驿、启哆驿等12个驿站,横跨毛乌素沙地,进入契丹境内。夏曾称臣于辽,两国贡使、信使往来频繁,此路即是夏辽通信的重要干线。 至鞑靼界线 自兴庆府,沿黄河至河套北,途经怀州、定州,路分两支:一支向东北直至黑山威福军进入鞑靼界;一支向西北,经贺兰山、麦呵啰磨、阿啰磨娘、碧啰山、麦块啰娘至黑水镇燕军,进入鞑靼界。 至回鹘界线 自兴庆府向西沿河西走廊经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出古玉门关进入高昌回鹘界。《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碑铭》载:“况武威当四衢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可见这条路线还是十分繁忙的。 至西蕃界线 自兴庆府,沿黄河北岸向西南,经鹘罗漫、阿罗磨娘、阿罗把岭、碧林口,过折河,至卓啰城和南军进入西蕃界。 除以上主要干线外,西夏境内还有许多联系州、郡、军的支线。由契丹路向南分出支线至左厢神勇军,然后向北至宋麟州、府州界。在灵州东境,从顺化渡以南经夏州、讹河石堡、石州祥祐军、银州,沿无定河直至宋绥德州。在灵州西境,由袋袋岭向西分出两条路线:一经天丰仓、鸣沙县、割踏口、杀牛岭,至永寿保泰军;一线钱哥山、灵州界、打冷沟川、八猪岭,至轻啰浪口,南下便可到萧关和天都山。这两条路也是西夏南下侵宋的常经之路。 另外,地图中还标出3个渡口,都在京师兴庆府附近。一是郭家渡,在黄河北岸,是兴庆府到达南岸灵州的重要渡口;二是吕渡,三是顺化渡,在黄河南岸,都是兴庆府东渡黄河到达国信驿路和契丹驿路的重要口岸。 驿馆、驿舍、驿站等是专为过往使节、差人休息和提供粮草的地方。驿站较之驿舍、驿馆简陋一些,都属于西夏驿传供给系统。西夏早在德明时期就在境内设置驿站。曾巩《隆平集》卷二十载:“至德明,攻陷甘州,掠西凉府,其地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驿。自河以东北,十有二驿而达契丹之境。”契丹驿路横跨沙漠,人烟稀少,到西夏中晚期,仍保留驿站旧制,《西夏地形图》中绘有到契丹界的驿名与路线、位置,首起马练驿,终于横水驿,恰好是12驿,与《隆平集》中记载的一致。至于腹地的东西25驿和南北10驿,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可能早已升为郡、县了,改驿站为驿舍,故地图中没有标注。有关西夏驿舍的记载则在元昊时期。据《宋史·天竺传》载,西夏大庆元年(公元1036年),天竺僧人善能一行9人,到宋朝京师汴京贡献梵经、佛骨及铜牙菩萨像等,归途中路经西夏,“抵夏州,元昊留于驿舍,求贝叶梵经,不得,羁之,由是西域贡僧遂绝”。到西夏中晚期,西夏建立驿路网络,驿馆已较为发达。《西夏天盛律令》卷十一载:“他国使来,住于京师馆驿,依官买卖,未住诸人不许随意买卖。”卷十三载:“他国使来者,监军司、驿馆小监当指挥,人马口粮当于近便官谷物、钱物中分拨予之,好好侍奉。”从这两条律文可以看出,西夏上至京师,下至地方,均已设置驿馆,并专门配备“驿馆小监”进行管理。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西夏以兴庆府为中心,驿路干线纵横交错,遍布全国,沿路广设驿馆、驿站,星罗棋布,已经初步形成集交通、邮驿、供给于一体的交通通信网络。同时西夏为了保障驿路的畅通,非常重视驿路桥道的修治和管理。《西夏天盛律令·桥道门》规定,不许损坏驿路、桥道,“诸租地中原有官大道,不许断破、耕种、沿道放水等”;“沿诸渠干有大小各桥,不许诸人损之”;要经常注意桥道的修治,“各大道、大桥,有所修治时,当告转运司,遣人计量所需笨工多少,依官修治”,“小桥,转运司亦当于租户家主中及时遣监者,依私修治”;“诸大小桥不牢而不修,应建桥而不建,大小道断毁,又毁道为田,道内放水等时,渠水巡检、渠主当指挥,修治建设而正之”。 二、符牌 符牌是驰驿的凭证。传世的西夏符牌计有20多面,但并不都与驿传通信有关,需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