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古斯诸语和爱斯基摩语共有名词

作 者:
朝克 

作者简介:
朝克(1958-),男(鄂温克族),内蒙古海拉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满通古斯语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研究所,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
《满语研究》

内容提要:

传统的语言系属分类中爱斯基摩语与通古斯诸语分别归为两个语系。但在语言学、文化学、人种学、社会学、宗教学等诸多学术领域内,他们之间存在着相当有说服力的共有关系。本文从对比语言学、构词学、语义学、语音学的视角,对其中存在的41个古老而传统的名词进行学术讨论。以此为据科学论述对这些共有词展开理论探讨的必要性和重要学术意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73(2001)01-0021-09

      爱斯基摩(ESKIMO)是该族的他称,意为“食生肉者”。他们自称为“因纽特人”或“卡拉利特人”或“伊努皮特人”及“尤皮克人”。爱斯基摩语是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爱斯基摩人主要生活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等国的北极圈或靠近北极的寒冷地带。据有关资料统计,爱斯基摩人在格陵兰有4万、阿拉斯加约有2.4万、加拿大北极地区有1.6万、西伯利亚北部的楚克奇半岛的滨海地区也约有850人,总共约有8万以上人口。爱斯基摩语方言较多,但比较明显的方言区别有两个,一个叫伊努皮特方言,另一个叫尤皮克方言。卡拉利特爱斯基摩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于1721年创制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该文字曾主要使用于生活在格陵兰地区和阿拉斯加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在俄罗斯政府的支持下,于1937年也曾创制过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这些文字现在只有在爱斯基摩人聚居的个别地区使用。由于受外来语言文化影响的年代较短,绝大部分爱斯基摩人均会说本民族语。但近些年随着爱斯基摩地区的不断开发和在他们生活区旅游业的兴起,加上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在爱斯基摩语里从英语、俄语、楚克奇语借入的名词术语越来越多。体质人类学及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认为,爱斯基摩人属于蒙古人种的一个分支。爱斯基摩人信仰萨满教和万物有灵。他们过去多居半地窖式的石屋、帐篷和雪屋,主要从事海上狩猎和雪地狩猎。他们身上穿的基本属于兽皮服,主要交通工具是兽皮船、木船、桦皮船及狗拉雪橇,并用兽类骨、皮、毛等制作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爱斯基摩人的起源及诸多文化特征均和亚洲大陆的原住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他们约在五千年前从亚洲中北部分几批迁徙到山岭海峡一带,然后逐渐扩大了生活领域。以上讲到的爱斯基摩人的传统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内容、生产用具、生活方式均与我国境内的通古斯诸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共有现象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的学术探讨具有非常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爱斯基摩语里短元音有a、i、e、o、u五个;长元音有aa、ii、oo、uu四个;复合元音有ai、ui、ia、iu、au五个。爱斯基摩语里短元音的使用率要比长元音和复合元音高,长元音和复合元音在词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相比之下,在词中的出现率要高一些。爱斯基摩语的辅音有

      该文中笔者主要根据爱斯基摩语专家唐纳德·韦伯斯特(Donald H.webster)等,于1970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编写出版的《伊努皮特爱斯基摩语词汇集》(imupiat eskimo dictionary)的词条为例,对爱斯基摩语伊努皮特方言与通古斯诸语的鄂温克族、鄂伦春语、赫哲语中存在的共有名词,尤其是那些传统而古老的共有名词术语,从对比语言学、语音学、语义学、构词学及形态学的角度进行学术讨论。

      (1)“地衣、苔藓” 爱斯基摩语nakaat,通古斯诸语nakutta~nakatta~nakat~nahutta~nahatta~nahat。另外,通古斯诸语中也有naraman~nalama~nagaman等说法。显而易见,爱斯基摩语的nakaat与通古斯诸语的nakat~nakatta在语音结构方面最为接近。

      (2)“山谷地” 爱斯基摩语natik,通古斯诸语nadig或nadiga~nadigan。通古斯诸语的nadigan这一名词由na“地”和di“低下,下面”以及agan“存在、有”结合而成的。由于过去通古斯诸民族生活在山上,把山上的空地就称为“地”,而把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就称nadigan〉nadiga〉nadig。在通古斯诸语的赫哲语里将“山谷地”也称nalig或nalin,这种称法与满语、锡伯语中把“山”说成alin以及鄂伦春语将“山坡”称其为alen~ale~alin~ali等可能有关系。在莫日格勒鄂温克语方言内将“山谷地”称dalig或等。毫无疑问,在通古斯诸语中出现的nadig~nalig~dalig等说法与爱斯摩语的natik之间均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爱斯基摩语词尾出现的辅音-k,常常与通古斯诸语词尾的等辅音产生对应关系。

      

      (6)“龙卷风” 爱斯基摩语uijula,通古斯诸语urigel~urijel~ureel。鄂伦春语里还有sujuran~suijuran、sujran的说法。相比之下,鄂伦春语的suijuran一词与爱斯基摩语uijula的语音结构相一致的成分较多。像uijula与suijuran两个词词首,零辅音与辅音s的对应现象,在其它共有词里也能见到。例如,“怎么”一词,爱斯基摩语称sukun,通古斯诸语里称ukun或uhun等。另外,在通古斯诸语内部也有与此相同的对应现象。例如,“好、善”一词,有saikan/aikan两种说法;“踝子骨”一词,分别说saiha/ajoha;“不出声地哭”一词,也有soksi-/oksi-两种说法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