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短语分裂移位与非直接论元句首成分

作 者:
沈阳 

作者简介:
沈阳 10087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句法结构中论元名词短语的分裂移位现象和由分裂移位造成的非直接论元句首NP成分的语法作用。建立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概念,将有可能对看起来纷繁复杂或者必须采用不同办法来说明的句法结构变化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和处理。论元名词短语分裂移位一定造成不同于其他句法成分性质的句首NP成分,并构成特殊话题结构。从论元名词短语分裂移位角度可以说明为什么汉语会形成这样一种话题结构,以及这种句首NP成分的语法作用。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01)03-0012-17

      一 “名词短语分裂移位”与“非直接论元句首NP”

      本文讨论名词短语的分裂移位和由分裂移位造成的非直接论元句首NP成分。这样先要大致说明一下“名词短语分裂移位”和“非直接论元句首NP”这样一些概念的意思。

      句首NP即出现在句子结构最前面的某个非施事主语的名词短语(注:“句首NP”差不多相当于一般说的“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亦即所谓的“话题”,当然也有人认为不是所有的句首NP都是话题,也有人认为各级“主语”都是话题(包括小主语也是“次话题”)等等。我们暂不考虑这方面的争论意见。)。对句首NP的语法性质目前有很多争论,但如果只从句首NP与结构中“论元性名词短语(argumental noun phras-es,以下简称“论元NP”)”的关系来看,那么可以把句首NP分为两类:

      一类句首NP是与论元NP没有多少关系的成分,或者说这类句首NP本身不是受动词支配的论元,也不直接联系结构中的论元位置,可称作“非论元性句首NP”,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只能出现在动词前,语义上表示“时间”、“场所”、“关涉”等的名词短语(注:有人管这类名词也叫作论元,但其实即使看作论元也仍然属于所谓“环境元”或“非必有论元”,即需要区别于典型论元或必有论元。相关的具体分析可参看徐烈炯、沈阳(1998)的讨论。),例如:

      1)a.星期天(我们)看电影

       b.礼堂里(我们)开大会

       c.那起事故(我们)已写了报告

      另一类句首NP就是与论元NP有密切关系的成分,或者说这类句首NP要么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动词支配的论元,要么至少与结构中的论元位置有直接联系。因此可称作“论元性句首NP”。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原来可以出现在动词后而现在出现在动词(和主语名词)前,语义上表示“客体(受事)”的名词短语。例如:

      2)a.电影(我们)看过了

       b.大会(我们)不开了

       c.报告(我们)写好了

      之所以说2)中的句首NP与结构中的论元位置有直接联系,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些句首NP都可以看作是从结构中动词后面的论元位置移过来的。换句话说就是,1)和2)两类“句首NP”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即非论元性句首NP)不是句法成分移位形成的,而后者(即论元性句首NP)一定是句法成分的移位造成的。

      但具体说来,结构中造成句首NP的句法成分移位又有一些不同的情况。以动词后面的论元NP向前移位为例,当结构中出现论元性句首NP时,原来动词后论元NP位置上可能存在的成分至少有四种情况(注:动词后的论元NP前移至少可以分为“自由前移”和“强制前移”两类,后者往往涉及到多个动词构成的复杂结构,而且动词后原论元NP位置不可能出现任何词语成分。这里暂不讨论后一种情况。)。比较下面的例子:

      3) a1.我刚浇过花 a2.花我刚浇过()

        b1.你快吃了药 b2.药你快吃了()

      4) a1.我刚浇了花 a2.花我刚浇了水

        b1.你快吃了药 b2.药你快吃了它

      5) a1.我刚浇了花 a2.花我刚浇了这盆

        b1.你快吃了药 b2.药你才吃了一片

      上面3)-5)中句首成分似乎都可以看作是句法成分移位造成的论元性句首NP,至少跟每组左侧例句比较,右侧例句中的句首NP都是原来可以出现在动词后面的名词现在跑到了动词(和主语名词)的前面。但很显然,如果从这个句首NP前移后它原来的位置(即动词后论元位置)可能出现的成分看,这些例句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先说前两组例句。3)中动词后原论元位置不再有任何成分,或者说留在原位的是一个“语迹(trace)”。这样句首NP(花/药)本身当然就是论元NP,或者说句首NP与语迹实际上是同一成分(即“同指称(co-reference)”),动词支配论元位置上的语迹,也就传递性地支配句首NP。4)看起来跟3)不同,因为动词后原来的论元位置还另有别的词语,但实际上二者差不太多,因为至少可以肯定4)中的句首NP也是从动词后论元位置前移来的。只不过4)又有两种情况:4a)是动词后表“客体”的论元NP(花)前移,但该类“二元双系动词(浇)”可能支配的另一论元(更准确地说是动词的另一“系”后项论元(注:相关问题可参看沈阳(1994a/b)的讨论。)),即表“材料”的论元NP(水),占据了动词后论元位置。材料论元NP与前移的客体论元NP当然都是受动词支配的论元NP(浇花/浇水),只不过二者是作为不等值的两个成分(即“不同指称”)而分别受动词支配的。这样句首的客体论元NP就可以看作在移位后仍留有一个语迹(只是被另一个论元NP“覆盖”了),而且也是通过语迹受动词传递支配。而4b)是动词后表“客体”的论元NP(药)前移,但语迹位置用代词(它)复指。这样句首NP当然是论元NP,也可以说句首NP与复指代词实际也是等值的同一成分(即“同指称”),动词支配论元位置上的复指代词,也就传递性支配句首NP。因此尽管3)、4)有种种区别,但有一点还是一致的:因为留在动词后原位置的成分,要么与句首NP完全不同(如4a)中的另系论元NP),要么与句首NP完全相同(如3)中的语迹和4b)中的复指代词(注:当然也有人特别强调3)与4b)的区别,比如认为3)是移位造成的“话题句”,4b)是基础生成的“错位句”。参看Rabford(1988)。也有人专门讨论3)和4b)的一致性。参看方立等(1999)。)),所以其中的句首NP都不但肯定是动词后论元NP移位来的,而且一定是动词后论元NP的“整体移位”,因此都是典型的“论元性句首N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