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的语言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倩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 100875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2000级博士研究生 E-mail:q.luo@263.net

原文出处:
《当代语言学》

内容提要:

痴呆症(dementia)的语言研究属于语言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神经语言学”的范畴,关于它的研究对揭示语言的神经及心理机制非常有意义。近年来,国外对痴呆症所引起的语言障碍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讨论痴呆症语言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并综合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痴呆症语言研究的主要方面(音位、句法、语义、语篇和语用诸方面)作了介绍。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10 期

字号:

      1.引言

      “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是以研究语言的神经机制为目的的学科,它是跨语言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对语言的脑机制奥秘的揭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研究、语言障碍的治疗、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都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神经语言学”的建立虽然很短,但已展现出很大魅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语言”和“脑”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这一学科已成为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共同关心的研究领域。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研究刚刚开始,这个领域基本上还是空白。

      “神经语言学”常以因脑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为研究对象,如失语症。痴呆症的语言也属于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国外对痴呆症所引起的语言障碍的研究不断增多。

      痴呆症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从临床角度可将痴呆症定义为:因脑功能障碍导致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或受损,并在记忆、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诸项中,至少三项受损(高素荣 1998)。

      关于痴呆症病人的语言能力,争议很大,有些人认为,可以完全不受损。Obler(1983)认为:

      在狭义的语言能力定义内,可能是这样的。一般认为,痴呆症病人的音位和句法系统未受影响,但语义和语用系统有缺陷。如果将交际的语义和语用方面都看作是属于“语言学”的,那么痴呆症病人就存在语言障碍,考虑到它们依赖与语言不同的认知技能,我们可以下此结论:痴呆症中明显的语言障碍是认知缺陷的副产品。

      实际上,语义学和语用学早已成为公认的语言学分支,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能力也应视为语言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痴呆症病人是有语言障碍的。

      在国外,痴呆症的语言研究在过去20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和行为神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等学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总的来说,对痴呆症语言专门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因为长期以来,在神经语言学领域中,研究者总是偏重于失语症的研究,并且用失语症来对痴呆症语言进行描述,因而该领域存在术语混乱的现象。

      痴呆症语言和失语症的关系是该领域研究者讨论的一个焦点:痴呆症的语言自从最初Pick(1892)和Alzheimer(1907)对两种痴呆症进行描述以来,就被归在失语症的名下,只是在近些年才开始对痴呆症语言特点进行更为精确的描述(Joynt 1984)。但二者有实质的不同:失语症是因脑外伤、脑瘤、中风等引起的,原因多是局部病灶型的;而痴呆症则多呈现一种扩散性、多病灶型的病理特征,如脑萎缩。二者的神经解剖基础不同。失语症一般认为是语言系统的损害,而智力无损伤;痴呆症则是智能产生障碍,语言是其中的一部分。Sasanuma(1996)指出,痴呆症病人的音位和句法相对完好,但是更高层次的认知和语用能力却损伤了;相反,失语症患者却显示出语用能力,如在交际中使用情景线索,尽管其它方面语言能力很差。但失语症和痴呆症虽然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基础不同,二者却有相似性,尤其是“韦尼克失语症”(Wernicke's aphasia)和“经皮质型失语症”(transcortical aphasia)与“阿尔茨海默氏”痴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简称DAT)的语言很相似。随DAT的病情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语言特征分别像命名性失语症(anomic aphasia)、经皮质型失语症、韦尼克失语症和全面性失语症(global aphasia)(Nicholas 1985b)。对此,Au等人(1996)提出:集中在“失语症发生在痴呆症中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转移了我们对真正问题——理解大脑与行为关系并建立以大脑为基础的语言理论的注意力。确定大脑的神经基础是研究因大脑受损导致的语言障碍的最终目标。到现在为止,失语症为理解大脑与语言关系作出了很多贡献,但认为单凭研究失语症就能理解大脑神经机制那就太天真了。要全面建立大脑及大脑和语言之间关系的模型,我们必须把对不同种类脑损伤的知识综合起来。

      但是他也指出,借鉴失语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来探讨痴呆症语言问题却是可行的。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的。Murdoch(1996)在总结其他人的研究时说:(他们的研究说明,)将失语症研究技术应用于痴呆症研究,会增加我们对痴呆症语言障碍机制的了解;将对痴呆症药理系统的知识应用于失语症可能会使我们发现治疗失语症的新方法,并增加我们对非典型失语综合症的了解;二者相结合的研究可能会使我们对语言的神经生物学有新的洞悉。

      总的来说,对痴呆症的语言进行研究有以下意义:有助于我们对语言的神经机制的理解;可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比如有助于确定病人的痴呆症类型和病人所处的病情阶段;此研究还有预后意义,为临床医生和病人家属与病人进行交流和帮助病人康复方面提供语言指导和依据;对其它类型和语言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研究和诊疗也很有启发意义。

      现在痴呆症已成为一个国际性课题,我国大陆医学界对痴呆症研究也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对痴呆症语言并没有专门细致的研究,更谈不上上升到语言学理论高度。语言学界也没有对痴呆症语言进行专门的语言学研究,鉴于这种现状,本文作者将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希望能引起有关学者对此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并开展深入的研究。

      下面本文将从语音、句法、语义、语篇和语用几个方面对不同类型的痴呆症的语言研究进行介绍。

      2.痴呆症语言研究概述

      痴呆症可分为两种类型:皮质型痴呆症(cortical dementia)和皮质下型痴呆症(subcortical dementia)。前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皮克病(Pick disease)和多梗塞型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等;后者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等。

      2.1皮质型痴呆症病人的语言

      在痴呆症中,DAT的发病率很高,具有代表性,在语言方面关于它的研究是最多的。DAT按年龄可分为早老性和老年性痴呆,实际两组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相同(高素荣 199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