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宁畲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看畲话的性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根清 山东大学文学院 250100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景宁畲话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基本上是比较均衡而无条件地分化为不送气清音与送气清音两类。从表面上看,似乎确实兼具客家话与闽语的特点,然而如果结合畲族迁移的历史与长期生活的地域等因素来考察,就古全浊声母的今读表现而言,景宁畲话是一种接近闽语而独具特色的汉语方言。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9 期

字号:

      壹

      畲族是一个散居于我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的少数民族,总人口36万余。由于历史的原因,“畲族绝大部分使用汉语,只有广东的惠东、博罗等四个县约一千多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我们管畲族说的汉语叫‘畲话’区别于‘畲语’(畲族本民族的语言)。有人以为畲话接近客家话”。(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中国语言地图集》A4图,香港朗文1987年。)张光宇先生就说:“畲话在华南的分布,最北见于皖南,最南见于粤中,多呈零星状态,比较集中的见于闽东和浙南。这些畲族人对内使用畲话,对外使用当地话……从其对内外使用方言的不同可以推断:畲族的汉化历经两个阶段,先经‘客家化’,迁徙之后又‘当地化’。客家人与畲族人的关系可分血统与语言两方面说。就血统来说,客家人是半汉半畲的民族;就语言来说,畲族人的语言被司豫移民的后裔所同化。畲族人在移民涌进之后,一部分已融入客家民系,另一部分保留畲族系统。今天散居各地的畲族人就是后一部分畲人的子孙,但其先民在早期住地与客家人混居,因而语言被同化。”(注:张光宇《东南方言关系综论》,《方言》1991年第1期。)但也有人认为畲话兼具闽方言与客家话的特点,颜逸明先生在谈到平阳畲族“畲客话”时就说其“兼具汉语客家话、闽语的特点”。(注:颜逸明《吴语概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4页。)可见关于畲话的性质,语言学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

      景宁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1960年2月撤县并入丽水县;同年6月,划丽水县原云和、景宁辖地置云和县。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以原景宁县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为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该县地处浙江省南端,东邻青田、文成,南衔泰顺与福建寿宁,西接庆元、龙泉,北连云和、丽水;全县面积1949.98平方公里;人口为16.6万余,其中畲族人口约1.7万人,占总人口的10%强。(注:参看《景宁畲族自治县概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笔者于1999年8月在景宁县对畲话进行了实地调查。今就其全浊声母字的今读情况,作一个全面的介绍。

      贰

      《切韵》系统的全浊声母並、定、从、澄、崇、船、群等,在各地方言中表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况:吴方言基本保持全浊系统;湘方言长沙、湘潭等大城市,全浊声母消失,古全浊声母读不送气清音(新湘语),但在湘水、资水上游的山区和广大农村,全浊声母保留,古全浊塞音及塞擦音不论平仄都念不送气浊音(老湘语);其他方言基本上都已变为清声母——北方官话是有规则的分化,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客家话和赣方言一律读送气音,闽方言则是无规则地分化为不送气音与送气音。

      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不同表现,一直是汉语方言分区的一项重要标准。如吴语之所以独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广大吴方言区都具有保留中古全浊声母的特点。再如闽语,全浊声母的表现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标准。陈章太、李如龙二先生在讨论闽方言的一致性时指出:闽方言如今“没有全浊声母,古全浊声母字今声母多数读为同部位的不送气清音,少数则一致地读为同部位的送气清音”。(注:陈章太、李如龙《闽语研究》,语文出版社1991年,第3页。)罗杰瑞(1988)甚至说:“任何一个汉语方言如果古全浊声母不分平仄兼有送气不送气两种表现的就可能是闽方言。以定母为例,假如某个方言‘啼、头、糖、沓’四字读送气清音[t‘],而‘蹄、铜、弟、断、袋、豆、脰、毒’八字读不送气清音[t],那个方言很可能就是闽语。”(注:转引自张光宇《论闽语的形成》,《中国语文》1996年第1期。)

      景宁畲话中古全浊声母字今读的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中古全浊字在景宁畲话中的分化情况

      

      

      叁

      从“表一”可以看出,古全浊声母在今景宁畲话中读塞音、塞擦音的,基本上是比较均衡地分化为不送气清音与送气清音两类——其中读不送气清音161字,读送气清音175字;并且这种分化是无条件的,如“频旁蓬蒲”与“皮跑贫平”,同为平声字,前者读[p],后者读[p‘];“道弹殿敌”与“淡定豆读”,同为仄声字,而前者读[t],后者读[t‘]。即使是同一音韵地位的字,也会有的读送气音,有的读不送气音,如“培”与“赔”,均为並母灰韵平声字,而前者不送气读[p],后者送气读[p‘],“财”与“裁”,同为从母咍韵平声字,前者不送气读[ts],后者送气读[ts‘];“独”与“读”,同为定母屋韵入声字,前者不送气读[t],而后者送气读[t‘];“奇”与“骑”,同为群母支韵平声字,前者不送气读[k],后者送气读[k‘];“曾”和“层”,同为从母登韵平声字,前者不送气读[ts],后者送气读[ts‘]。景宁畲话上述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表现出了与闽方言大体一致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它不像闽方言那样是“多数为同部位的不送气清音,少数则一致地读为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在《论闽方言的一致性》一文中,古“並、奉、定、从、澄、崇、群”母今读送气清音的只列举了“皮、稗、缝、啼、头、糖、桃、潭、锤、虫、蚕、贼、床、钳、瘸、臼、虹”17字;在景宁畲话中,並、定、群三母读不送气者略多于读送气者,从、澄、崇三母则是读送气者比读不送气者还要多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