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968年Chomsky和Halle合著的《英语音系》(以下简称SPE)一书正式出版,该书全面系统提出并阐述的生成音系学理论被音系学界称为生成音系学的标准理论。 SPE发表后引起了音系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SPE的理论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70年代以后,生成音系学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音系学家从不同的方面突破SPE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诸如自主音段音系学、依存音系学、节律音系学、词汇音系学、管辖音系学、CV音系学、x空位理论、特征架构理论、粒子音系学、陈述音系学、优选论等各种音系学理论。本文将从这些理论的内在关系入手,对30年来的音系学理论进行分析,由此探讨后SPE理论发展的取向。 二、非线性音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SPE之后音系学理论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在音系的表征结构上,即SPE所采用的线性音系表征模式被打破,非线性或多线性音系表征方法被广泛采用。可以说,非线性音系分析方法的出现使生成音系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生成音系学从此不再将底层音系形式与表层语音形式联结起来的规则系统作为音系研究的重点,而是转向以丰富音系表征结构为主的音系研究,原先在SPE没有任何地位的韵律单位,如音步、音节、音节成分等被纳入整个音系学的研究框架之中,并得到迅速发展。总的来说,SPE之后出现的大多数音系学理论是非线性或多线性的。其中有的理论使非线性理论得以充实、完善,有的理论则是因采用了非线性表征方法得以形成和发展。 非线性理论是从声调的研究开始的。最早把非线性结构引入生成音系学声调体系研究的是Williams(1971/1976)和Leben(1973),但最早将这一理论全面、系统用于生成音系学声调的音系分析和描写并由此提出非线性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的是Goldsmith(1976)。声调及其他各种韵律特征的音系分析和描写研究在非线性音系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Leben(1973)认为底层声调是在表征元音和辅音特征矩阵音层之外的另一个音层上表征的,它们在其后的推导过程中通过“声调映射规则”合并(merge)在一起,产生表层中的单一线性表征形式。Goldsmith(1976)则认为声调映射规则不是把声调和音段合并,声调是位于音段音层之外的一种相对独立的音层之上的“自主音段”,声调与音段并存于不同的音层上,声调与载调单位是通过“联结线”按照“联结规约”联结起来的,其联结方式不一定是一对一的,一个声调可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载调单位联结,一个载调单位也可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调联结,构成一个曲折调。由于不同音层上的音系成分都是自主的,删除或改变一个音层上的音系成分并不意味着要删除或改变另一音层上与之联结的成分。 Goldsmith(1976)系统提出的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很好地解决了SPE线性理论在音系描写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这一理论所采用的非线性表征方法在音系分析和描写中影响深刻,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各种音系学分支理论。Clements和Keyser(1983)运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提出了非线性的CV音系学理论。Clements(1985)将非线性这一分析手段用于说明音系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特征架构理论(feature geometry)。依存音系学也是最早采用非线性音系分析方法的理论之一(见Anderson & Jones 1974),这一理论强调音系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认为无论是音段之上的韵律成分之间还是音段之下的音系初始成分之间都存在着主从关系,即两个节点成分之间构成一对主管与依存的关系。Liberman和Prince(1977)研究了重音问题,认为重音是一种轻重的相对关系,提出了用严格的偶分树形图表征音节间重音关系的节律音系学理论。很显然,节律音系学的节律树之间重轻的相对关系受到了依存音系学理论的影响。Kaye等人(1985,1990)全面分析了结构成分节点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存在于不同层面上各结构节点之间的管辖、准许等制约关系表征音系的管辖音系学理论。Schane(1995)也把非线性的表征手段用于他(1984a,b)所创立的粒子音系学音系表征之中。 在较早形成的依存音系学、自主音段音系学和节律音系学这三个非线性音系学理论中,各层面间的结构成分是通过联结线联结起来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三种理论都是通过联结线将不同层面上的结构成分联结起来,但它们所使用联结线的功能和赖以建立的基础是不同的。节律音系学中在节律层面上所使用的线是一种指向性(即非对称)的“支配”线,而自主音段音系学所使用的线是一种非指向性的“联结”线。因此,在音系表征结构中就需要在自主音段和节律部分之间建立一种能够起调节作用的层面,这个层面便是具有音段性质的“根节点”(root node)层面。另一方面,无论是自主音段音系学还是节律音系学,它们都将成分结构(constituency)作为音系结构赖以存在的基础。但依存音系学则不然,它认为成分结构不是音系固有的属性,而是由更为基础的依存(dependency)和优先(precedence)关系推导而来的(Durand 1990:278),依存关系存在于音段以上和音段以下各个音系层面之中,是音系结构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