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1)03-0014-05 0.引言 英汉语言中的感叹词由于其缺乏词法功能和句法功能而长期被看作是一种特殊词汇。事实上感叹词的特殊性恰恰是由它不参与词法和句法功能所造成的。感叹词只出现在话语中。无论是数人之间的谈话、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亦或是一个人的讲话、发言、独白、自言自语,都时常出现感叹词。并且,感叹词的使用与话语基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不同人际关系间因交流目的不同而呈现着各种差异。 1.感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话语词 1.1 感叹词是词汇意义上的词 普通语言学家给词下的定义不尽相同,现在大多采用布龙菲尔德所下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自由形式”。所谓自由形式,就是可以单独作为话语出现的形式(王钢,1996)。杰克·理查斯等编著的《朗曼语言学词典》(1986)指出:词是“可以单独出现在口语或文字中的最小语言单位(linguistic units)。由于上述两种定义都无法适用于一切情况,所以又出现了许多补充说明。如《朗曼语言学词典》在词的定义之后补充说:“在文字中,词的界限通常由词与词之间的间隔来表示;在口语中,词的界限则用短暂停顿来表示。从有关词的定义来看,感叹词是一种词汇意义上的词。 1.2 感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词 与所有其他词类不同,感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词。传统语法学家通常依照词的语法性质将词划分为不同词类以便于研究。这种语法性质主要包括词形变化和句法功能。一般类型的词都有至少其中一个方面的性质。比如,连词、介词没有词形变化,但有众多的句法功能;名词、代词、形容词不仅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而且有丰富的句法功能。词类当中唯一一个既没有词形变化,也没有句法功能的词就是感叹词。基于这一特殊情况,许多语法学家都将感叹词单独列为一类特殊的词,比如夸克(1985)等。更有一些语法学家干脆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它“句子词”(sentence words)(Sonneschein,1932;Sweet,1955)。这主要是由感叹词缺乏句法功能造成的。感叹词的重要标志就是:1)表示感情激动时所发出的大声呼喊;2)不与任何句子成分组成句法关系。由于它的第二个特征,赵元任(1977)曾称其为“最地道的零句”词。意思就是感叹词不参与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1.3 感叹词是词汇语法层次上的话语词 从语言的实际使用来看,感叹词只出现在语篇当中,并且是以单独词汇形式出现的,是一种话语语境中的词。感叹词是表达痛苦、惊讶、愤怒、喜悦或其它情绪的喊叫(Kittredge,1913;Curme,1931;王力,1955;);是一种用来表示说话时表情的声音(黎锦熙,转引自龚千炎,1987)。但是感叹词这种词汇与其它词汇区别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离开话语情境,它便没有了完整的语义功能。单纯一个“啊”、“呀”、“哎哟哟”,如果不是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上下文如果不交代是遇到危险、受到惊吓、亦或是经受痛苦,读者、听者根本无法知道讲话人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情绪。即便是一声凄厉的呼喊,如果电影或放音机或是说话人不给出任何上下文语境的提示,仍不能传达生命受到威胁、遭受到痛苦等感情。所以书面文本中凡是出现感叹词的地方,上下文中一定要有所交代,以帮助完整表达各种情绪。请看下面的例子,其中黑体字为感叹词,下加横线为补充说明: (1)"Ahem!"said the Mouse with an important air."Are youready?" (Carroll,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P16) (2)"Hist,Billy,"said the man in the same quick cautionarywhispers as before. (Melville:Billy Budd) (3)"My God!My God!"she signed. (Gustave Flaubert:Madame Bovary) (4)子反叱曰:“嘻!退!酒也!” 《韩非子·十过》 (5)“哼—”多么冷淡的回答呵! 萧乾,《梦之谷》 (6)——立在胖校长面前,看着那芝加哥福特汽车厂培植出来的“教育家”,手里握了我才写给朋友(便是睡在我身旁的这个朋友)的信,狰狞地笑着: “你骂耶稣圣诞,你骂我,你,你没有良心呵!嘿嘿,这信是你写的,没错儿了吧!这回可真凭实据了!” “但是——但是校长写信是自由——” “自由?嘿嘿嘿!你配自由?嘿嘿嘿,苦孩子,你投错了胎啦!”那阵刺骨的冷笑,我,没有一天会忘记。 ——萧乾,《梦之谷》 也就是说,感叹词的语义内容,很强烈地依赖于话语的情景。与话语情景分开的感叹词意义是难以理解的,也是不完整的。换句话说,感叹词只有在情景语境当中,才有完整的意义。因此,这里我们称之为话语词(discourse word),是一种显示在词汇语法层,而又只在话语层才能找到完整语义的词。 2.话语基调 话语基调是话语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这种关系包括长期的社会角色和暂时的、动态的交流角色关系,是话语活动中参与者之间社会关系的协调。 根据Poynton(1989)和张德禄(1998)的观点,话语基调由静态的社会因素和动态交流因素构成。静态因素包括地位、接触和情感。其中地位分成平等和不平等两类;影响平等关系的力量、权威、职业、技术水平等共同组成地位的次范畴。接触按频率和范围分成极少交往和日常交往、片段性接触和交往性接触、长期交往和短期交往。情感内容按照作用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按对象分为对自己的情感和对别人的情感,按期限分成长期情感和短期情感,按类别分成友情和亲情等类别。 动态交流因素指话语参与者的交流意图。张德禄(1998)将其分成交流目的、交流物和交流特征三个次范畴。交流目的包括给予和求取两类。交流物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一类是物品和服务。交流特征体现在合意性和受益性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