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儋州村话》

作 者:
李蓝 

作者简介:
李蓝,1957年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199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论著有《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贵阳话音档》等。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
方言

内容提要:

丁邦新先生的《儋州村话》是一本重要的汉语方言学著作。原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到台湾后,台湾和大陆的汉语方言学在共同继承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等人的学术传统的前提下各自又形成一些差别。本文在介绍《儋州村话》内容的同时也注意对比这本书与大陆同类著作的异同,并对村话中帮端母今读浊吸气音这种特殊变化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字号:

      丁邦新先生从事语言研究将近四十年,在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及相关的语言学领域著述甚丰,在两岸三地及美国出版、发表了六十多篇(部)学术论著,其中包括《台湾语言源流》(1970年,台湾省政府新闻处;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再版,1980年三版),《魏晋音韵研究》(1975年,史语所专刊第六十五种),《儋州村话》(1986年,史语所专刊第八十五种)等专著三种;论文集一种:《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1998年,商务印书馆,北京);及译著一种:《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原著,英文书名为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初版,1982年再版);主编的书两种:《董同龢先生语言学论文选集》(食货出版社, 1974 年), A Contemporary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现代闽语研究》(1999年, 中国语言学报专刊之十四)。

      丁邦新先生曾组织和筹划了一个研究海南岛语言的计划,参加人员有何大安、杨秀芳、张贤豹(即张光宇)等人。前后调查了海南的儋州村话、儋州临高话、乐会话、澄迈话、万宁话、海口话等,已发表的论著有何大安的《澄迈方言的文白异读》史语所集刊五十二本一分, 101—152,1981年, 张贤豹的《海口方言》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76年,杨秀芳的《试论万宁方言的形成》《毛子水先生九五寿庆论文集》1—35页,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等, 本文要介绍的《儋州村话》也是这个研究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

      壹 《儋州村话》的内容

      《儋州村话》前有“献词”和“自序”,后附“参考书目”和“索引”,正文共有六章。

      第一章“绪论”先对海南岛的语言分布、语言调查和语言研究等作总的说明。其次说明“村话”的调查缘起、调查经过和发音人简况。最后对“村话”白话音和文言音的性质作了说明。指出,“村话”不属于闽语,但白话音的音系和文言音的音系分属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这是第一次在非闽语的汉语方言里发现这种情况。

      第二章“村话白话音的分析”从十个方面来研究白话音的语音系统。第一节先列出白话音的声母表并对一些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作了说明。包括零声母,白话音共有唇音、舌尖音、舌根音、喉音四组,十六个声母。白话音声母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海南岛的闽语类似,也有两个浊的吸气音声母,一个是双唇浊吸气音

      

      阳入两韵的对应关系比较整齐。村话白话音只有开、齐、合三呼,没有撮口呼韵母。第三节和第八节描写白话音的声调。白话音的单字调共有阴平(35)、阳平(55)、上声(22)、去声(11)、阴入(22)、阳入(55)六个调。各调在连用时通常都没有变调。阴入调的调高与上声调相同,阳入调的调高与阳平调相同。白话音有两种连读变调,两种变调的共同点是,原来是低调的声调通过变调后成了高调。第四节的标题是“音段辨音征性”,第五节的标题是“元音分析及可测律”,第六节的标题是“辅音分析及可测律”,第七节的标题是“声调辨音征性及可测律”,分别用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语音分析方法来分析白话音的音段、元音、辅音和声调。第九节是“单音字表”。用单字音表的形式表示白话音声、韵、调配合关系,白话音的16个声母、57个韵母、 6个声调共搭配出1152个音节。写不出本字的地方用方框表示有音无字,在表下“备注”栏用小字注出该音节的意义。第十节“声韵调配合的关系”根据单字音表讨论白话音声韵调配合关系,发现了白话音声韵调配合关系中的六种特殊现象。第十一节是“白话音同音字表”。字表前有说明,说明字表的编排法及表中所用的各种符号。

      第三章“村话文言音的分析”按“文言音的声母系统”、“文言音的韵母系统”、“文言音的声调”、“音段辨音征性”、“声韵调配合的关系”、“文言音同音字表”的顺序叙述村话文读音的音系。其中要注意的是文言音同音字表只收读书音和书面语用字,不收俗字及方言字,因此,同音字表里的“备注”除了116页

      

      韵有一个注解外,其它地方都是空白。这一点与有很多有音无字的音节而需要大量注解的白话音同音字表有明显差别。

      第四章“中古音与村话文白系统的关系”是全书的重点,也是作者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值得仔细研读。由于村话的文言音和白话音是两个有密切关系又互相区别的音系,而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以中古音为参照,对比村话文白两个音系的古今对应关系和古今演变规律才能收到提纲挈领、要言不烦的效果。因此,第一节先简要介绍中古音系统。本书的中古音采用经李方桂先生、董同龢先生修正过的高本汉系统。

      第二节“中古音声母在白话文言两系统中的演变”按帮系(帮滂併明)、非系(非敷奉微)、端系(端透定泥)和来母、知系(知徹澄娘)、精系(精清从心邪)、照二系(庄初崇生)、照三系(章昌船书禅)和日母、见系(见溪群疑晓匣)、影系(影云以)的顺序分组讨论文言音和白话音声母的异同。和第二、三两章分述白话音音系和文言音音系的做法不同。这一章文白音声母的异同都放在一个无线表里来作对比。表分六栏,第一栏是中古音声母及拟音,第二栏是白话音声母,第三栏是文言音声母,第四栏举出例字,第五、六两栏分别给例字注白话音、文言音的读音。表后用文字叙述声母的对应关系、演变规律和演变过程。九组声母讨论完后又专用“声母演变的大势”一小节来总结村话声母的演变情况,并主要根据齿音声母的演变把村话声母的历时变化分成五个阶段,用“白话音声母演变先后示意表”和“文言音声母演变先后示意表”两表来结束声母部分的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