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我们有幸得到秦胭玉版文字摹本的复印件(图一)(注:该摹本为清华大学的刘国忠先生所赠,谨此致谢。),于是一起研读,并写了一篇考释。尽管觉得收获不少,但是考虑到材料尚未公布,所以没有拿出来发表,只是到了今年2 月底曾向北京大学的李家浩先生提及此事。承蒙李先生相告,我们找到李零先生刚发表的《秦骃祷病玉版的研究》进行拜读(注:李零:《秦骃祷病玉版的研究》,《国学研究》第六卷525至5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从而对原稿进行了一些修改,特别是删去和李文相同的部分。 为了说明和讨论的方便,我们把摹本中居右的玉版称为A版, 把居左的称为B版。A版、B版即李文所称的乙版、甲版;根据李文,除了B版正面为刻铭之外,其余为笔书。A版中部偏上有一道裂痕, 全版有三个字完全残缺,并有个别字笔画不全或模糊;B版正面的文字残缺较少, 基本上能够认识,可以弥补A版正面的不足,而反面残损得很厉害, 可辨认的字不多。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可以判断A、B两版文辞相同。玉版正面6行,反面5行,共11行;A版除第11行5个字外,其余27个到32个字不等;B版正面26个到34个字不等。据初步统计,玉版全文共298字,包括4个合文和7个重文;另外有二十多个作
现在依照释文顺序对有关词句进行解释和疏通,然后就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又秦”,和诅楚文首句“又秦嗣王”的“又秦”相同,即有秦。“又”读为助词“有”,用作词头,如《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曾孙”,李文引《尔雅·释亲》说“孙之子为曾孙”。我们认为不一定限于“孙之子”,孙子以下也可以称为曾孙,如《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郑玄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 “小子”,骃的自称或谦称,李文说是贵族子弟的自称。根据已有的秦国文字材料,自称小子者的地位都很高,所以这里恐怕不是一般的贵族子弟。 “骃”是人名,李文说“典籍无考”,我们怀疑是秦庄王的私名,详后。 “孟冬十月”,指冬季的头一个月十月。据研究,秦国原来用周历,从秦昭王42年(公元前265年)起改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到秦昭王49年(公元前258年)又恢复正月为岁首,直到秦始皇26 年(公元前221年)再改以十月为岁首(注:杨宽:《战国史》(增订本)55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氏气”,即厥气,指逆行不顺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张介宾注:“厥,逆也。”厥气即逆行之气(注:南京中医学院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42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3版。)。 “寝”(?),疑读为“浸”,指逐渐渗入。 “周”,原意指遍及、环绕,引申为周身。 “为”,意为使、致使。《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为,犹使也。”《国语·鲁语上》:“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使长监于世”。韦昭注:“为,犹使也。” “
”,当指忧愁,《集韵·真韵》:“
,忧也。”或读作“莘莘”,指多次、反复。 “反”,指重复、反复。 “间”,指痊愈。《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少差曰间。”“差”即瘥,为痊愈,《灵枢·厥病》:“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间”指减轻、缓和(注:刘世昌等编著:《中医经典字典》81页,重庆出版社,1990年。)。 “瘳”,也指病愈。《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是说如果吃药后不头晕目眩,疾病就不会好。《诗·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瘳。”朱熹注:“瘳,病愈也。”“间”和“瘳”俱见于睡虎地秦简日书:“间”见1078、1079两号,“不间”见1077号,“有间”见799、801、803、805、1077、1080、1082等号,“瘳”见1003号,可以对看(注:参饶宗颐、曾宪通《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