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处置式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格式,以往的研究把处置式分为三类: A.广义的处置式(把礼物送给朋友/把米做成饭/把衣服放在箱子里),其来源是古代汉语中“以”字构成的处置式。 B.狭义的处置式(把屋子打扫干净),其来源一般认为是由连动式中前一个动词(“将”或“把”)虚化以后形成的,形成的时间在魏晋到唐代之间。 C.致使义处置式(把朱老师病了/把衣箱装了书/能把他怎么样),这类处置式始见于唐五代。(注:有关论述参阅参考文献。) 在三种处置式中,B类被认为是产生于中古, (注:我们所谓的“中古”,指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这个时期的汉语,已经明显不同于先秦两汉使用的古代汉语,同时又有别于唐五代以后的近代汉语。)对其产生的过程,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而证明其在中古产生的证据,常见列举的是几个有关“将”字的例子,如: (1)佛知王义,寻即变身,化作乾达婆王,将天乐神搬遮尸弃。(《撰集百缘经》二) (2)于彼国中,有一比丘,常行劝他,一万岁中, 将诸比丘处处供养。(同上,十) 如我们以前所指出过的,例(1 )中“搬遮尸弃”是乐神名字的音译,看作是处置式,是错把“弃”字当成了动词,误解了文义。例(2)中“将”仍是“携带”的意思,还不是介词。仔细推敲之后,目前所见的例句难免都有些问题,还不足以证明狭义处置式在中古确实已经产生了。 要了解中古汉语处置式发展使用的情况,需要更广泛地调查这个时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这个时期比较接近口语的材料。中古此类文献,本土的比较少,汉译佛经则比较丰富。最近我们利用语料库对中古译经和本土文献中一些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作了一次比较广泛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注:我们使用的是中研院的“翰典”语料库,其中的汉译佛经使用的是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有些译经的译者在不同版本的藏经中记载有所不同,《增壹阿含经》,《大正藏》中译者作东晋僧迦提婆(《高丽藏》与之相同),其他藏经有作苻秦昙摩难提译者,本文中我们一律从《大正藏》。) 中古译经 1.道地经(东汉,安世高)2.道行般若经(东汉,支娄迦谶)3.般舟三昧经(同上)4.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同上)5.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同上)6.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东汉,安玄共严佛调)7.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东汉,支曜)8.中本起经(东汉,昙果共康孟祥)9.修行本起经(东汉,康孟祥共竺大力)10.增壹阿含经(东晋,僧迦提婆)11.出曜经(姚秦,竺佛念)12.大庄严论经(后秦,鸠摩罗什)13.贤愚经(元魏,慧觉)14.佛本行集经(隋,阇那崛多) 本土文献 1.三国志(晋,陈寿 宋,裴松之)2.洛阳伽蓝记(北魏,杨玄之)3.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4.世说新语(刘宋,刘义庆) 有关处置式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1.“把”字句还没有出现(《佛本行集经》的1例除外)。 2.“将”字句在隋以前用于狭义处置式的例子很少,用于广义处置式的例子也不多见。 3.在中古译经中最常见的处置式是“取”字句,它可以构成广义、狭义两类处置式。 二 汉译佛经中表示处置的“取”字句,包括广义和狭义的两类,出现在以上14种佛经中的后5种里。以下是两类处置式的例子。 广义处置式。如前所述,广义处置式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它的前身是介词“以”构成的格式“Prep+O[,1]+V+O[,2]”。 从语义的角度来分,广义处置式常用的有处置(给),处置(到),处置(作),处置(告)等几种。而“将”在中古进入广义处置式的原因,被认为是因为它有和“以”类似的介词用法。 在中古译经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取”字有和介词“以”类似的用法,它们常常可以在相似的句子中交替使用,如: (3)若有众生兴起此念,当拔济饶益此人, 取四大海水高四十肘浇灌其身,然彼海水寻时消尽,焰不增减。(《增壹阿含经》四十八) (4)有人来以四渧水浇,然水寻时消尽。(同上) 由“取”构成的广义处置式,目前所看到的,是处置(作)和处置(到)两种。 处置(作):取O[,1]作/变成O[,2] (5)若不解吾疑结者,当取汝身分为三分。(《出曜经》二十八) (6)谁取汝身体,使作如是色?(《大庄严论经》十二) (7)寻见牛头栴檀香木在薪束中,意甚欢喜。持薪归家, 取此香木,分为十段。(《贤愚经》六) 处置(到):取O[,1]放在/放到O[,2] (8)尔时阿阇世王即便差守门人,取父王闭在牢狱,自立为王,治化人民。(《增壹阿含经》四十七) (9)尊者瞿沙,即取众泪,置右掌中。(《大庄严论经》八) (10)我闻儿声,即持还苏,便取大儿,担著顶上。(《贤愚经》三) 狭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是中古产生的新句型,过去的研究认为其基本格式是“Prep+O+V”,在V的前后,还会有一些其他成分(Prep+O[+Adv]+V[+C]),但在产生的初期,以单用的情况居多。 中古汉译佛经中表示狭义处置式的“取”字句,情况有所不同,其格式除了有“取+O+V”、“取+O[+Adv]+V[+C]”外,还有“取+O+V+之”和“取+V+之”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