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一个重要的例子,希望契学家共同商榷。 张骞于武帝元狩元年使大夏(Bactria)归来, “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注:《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传》。)汉因之有开发西南夷之举。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注:《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于是拜相如为中郎将以赂西夷。“相如便略定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臣。”(注:《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西汉,西夷之大君,为邛、笮、冉駹及斯榆等。是时蜀出西域,计有五道,其中二道曰出徙、出邛。徙即斯榆之急言也。殷卜辞习见之
方,唐立厂先生释为从工从口,读其字为邛。自三星堆遗物大出之后,古蜀面目始为人所认识,余与金正耀均从唐说,定
方为相如所言西夷之邛。
方在武丁顷屡有战役,契文记载甚多,其时伐
方之大将为沚
,其人乃沚地之
族,以地为名,人名作复合型式,卜辞习见,此其一例也。 先论沚(
)之为:徙 沚于卜辞为常见地名。沚字原形从止加水旁,以止为声,可以肯定。周原刻辞云“在芷”,或以芷阳说之。按芷阳见《史记·夏侯婴传》,地近蓝田。《史记》则作茞阳,传世秦皇“茞阳少内”(注:《周叔辵捐献古玺印选》。)、秦封泥有“茞阳丞印”(注:《秦代封泥的重大发现——梦斋藏品》,《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1期。),均作茞阳,故周原之芷,未必即是茞阳。 但与卜辞之沚,均从止声,可能原为一地。沚与
(氐)每构成复合地名,如沚
之例。
既为氐,则沚地当与氐有关。卜辞记沚
伐巴方之事特夥,又合称曰戈沚,以是推知沚地必亦近蜀境。 今从止声论之,沚可读为
,即移徙之徙字。《说文·{h1l455.jpg}部》云:“
,迻也,从
、止,徙、徙或从彳,
古文徙。” 秦简徙字作
。《类篇》分为二字: 辶部:
、
,想氏切。《说文》: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