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9(2000)04-0051-02 常乐先生议及晋中谓头为“得脑”、“得老”,引述文物考古学家张颔先生的见解:“得脑”或“得老”的本字即“首”,二字急读即为古代“首”的读音,而“道”的声旁为首,道由首得音。 我的老家是文水县城关镇。头,文水话口语音近似“得老”,音标为
。“得”为阴入字,音标为
为阳入,受上声[lau[423]]影响,变读近似阳平,没有同音字,姑且记做“得老”。 我多年来觉得“得老”与“道”有关系,但不敢肯定。通行大徐本《说文》释“道”为“从辵从首”。小徐本“首”上无“从”字,作“从辵省”。按《说文》体例,“元从一从兀”、“衔从金从行”和“神从示申”、“位从人立”之类为会意字。但根据“比类合谊,以见指
”,意会不到“从辵从首”如何会意为“道”。我疑心“道”是形声字,段注、王筠《句读》均遵从大徐本而补充曰“首亦声”。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谓:“首下脱声字,盖浅人删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则按曰“从辵首声”。宋保《谐声补逸》直曰“道,首声”。苗夔《说文声订》从小徐本,按谓:“首下当补‘省亦声’。”近人林义光《文源》亦谓“首亦声”。这些推测、补充是合理的。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定“道”是形声字,或者如林尹、高明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所云:“会意兼形声。” “道”与“首”语义、用法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下面转引前人指出的一些现象。 《逸周书·芮良夫》篇首:“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谋告。’”王念孙《读书杂志》指出:“稽道,即稽首也。道从首声,故与首字通用。……前《周月篇》‘周正岁道’,即岁首。是《逸周书》借‘道’为‘首’也。谋,当为‘谨’字之误也。《群书治要》正作‘稽首谨告’。”今按:“周正岁道”连上文为:“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权舆,周正岁道。”“权舆”可佐证“稽道”即“稽首”。 清代朱珔《说文叚借义证》举《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行王伯申(引之)曰:“首当读为道。疏通也,为通阵列队伍之道也。”今按:杜注已云:“疏行首者,当陈(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即谓“首”为“道”义。且陆德明《释文》“行,户郎反”,含“首”为“道”义。又举《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杜注“盟首载书之章首”。朱按:“盟书简约无篇章,不得云章首。‘首’亦当为‘道’。古音‘首’与‘道’通。” 又,《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司马贞《索隐》谓:“今检《会稽刻石》文,‘首’字作‘道’,符雅人情也。” 以上说“道—首”语义有关。要说明“首”或“道”与“得老”的关系,还需要有语音方面的根据。 “得老”和“道”有共同的声母[t],和“首”没有共同的语音成分。 近几十年,上古汉语复声母(曾称复辅音,不确)甚受治汉语史者的注意。各家论述角度不同,所划范围有宽有严。雅洪托夫1960年所撰《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声母》一文结语颇为执中:“在上古汉语中能够构拟出下面两类复辅音声母:1.任何辅音与其后1的组合;2.s与其后的响辅音组合。”(《汉语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以复声母之理,释“首、道—得老”之实。“首、道”在上古,声母当为或当有[st-]或[ts-]。复声母消失时,“首”取[s-],“道”取[t-]。所以,后代“首—道”声母不同。还可以举两个相类的例子。“岛”,古又作
,从寿得声;“捣”,今从岛声,古作
,从寿声。从“寿”的形声字“涛焘祷帱”等,今都不读“sh-”。由“寺”构成的形声字虽有“峙、持、诗”属“zh-,ch-,sh-”系列,但“待、特”今读“d-,t-”。还有一个“等”字,《说文》谓:“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解作会意字。我以为,“等”与“道”类似,很可能也是形声字。就是说,“首、寿、寺”诸字,上古都曾有或曾是[st-]或[ts-]声母。至于“道—得老”即[t—1],则为晋中话普遍存在的分音或嵌1现象,属雅氏所说的含介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