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横向比较,还必须强调指出,不能把语音、词汇、语法割裂开来进行比较,而应该特别留心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表现的关系,例如有些变声、变韵或连读变调规则就与成词不成词有关,与词或词组的结构关系有关。有些方言在一定的语词中文读白读是不能变读的,所表示的意思可以相去甚远,例如厦门话“伤重”文读
:耗费大,白读
:太重,有些兼类词用作实词和用作虚词读音有异。虚词往往引起语音的弱化,因而造成本字难明,如果不追寻音变的轨迹,正本清源,考出本字,就很难把不同的方言放在同一平面上作比较。语音词汇语法本来就是纠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分科的研究只是暂时的剥离,应该随时注意其间的关联,切不可在分科之间筑墙挖沟。 3.2 纵向比较的重要课题 3.2.1 汉语方言语音的纵向比较对于方言研究和语音史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任何方言的语音系统用历史的观点去透视都不是单纯的系统,而是叠置的系统,都有不同历史时代的语音成分的沉积。其中不但有历代共同语语音的成分也有古方言的成分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方言自身的创新。因此,方言语音与广韵系统的对应关系总是不整齐的,有的音类一分为几,有的音类合几为一。把这些对应汇总起来,拿古今语音演变史作为参照,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就清楚地显示出来了。例如歌韵字北京音有读a(大他)的,这是汉唐音的残留,有读o、uo的,与宋代音相仿,还有开口字读uo,开合口都有读
的,则是后来的变异。中古的歌韵和北京话音类的对应,o、uo是常例,开口的uo和
是变例(条件变体),a是特例,也即例外现象。这是不同历史时代的语音特点和语音成分叠置整合的一种方式。叠置整合还有另一种方式——字音的异读。常见的字音异读有文白异读、别义异读、新旧异读。厦门话的养,文读
(~育之恩)近于中古音,白读
(头~:头胎)、
(~饲:赡养、饲养),声母ts是上古音余存(以母与邪母通谐),韵母i
是中古之后的变异,白读二音则是别义异读。顺着这两种整合方式,整理出古音或方音的各类对应和种种异读,对于方言语音系统就有了历史的透视,我们便可以把该方言放在整个汉语语音发展史上作历史的定位。所谓历史定位就是确认该方言语音系统的历史层次中何者为主、何者为次,有几种源流,主要定型于什么历史时期,后来又与哪些通语或方言有过交往和渗透。任何方言的形成都是多源流的,演变过程有通语的作用,有周边方言的影响,正是这众多的因素造成了方言语音的复杂性。为方言历史定位,应该采用这样的观点而不要为方言论辈分确定叔侄、父子的关系。 现实的方言语音是历代语音的叠置,从历史语音发展的角度看,也是历时音变的杂乱的投影。把诸多方言的不同层次的语音特点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往往可以看到语音演变的历史过程。例如中古的入声字,从塞音韵尾说,先合并后消失,一般过程是-p、-t、-k→-t、-k→-k→-
、-
;从声调说,有首先消失促调保留阴阳入调类,而后再合并为一个入声调,再并入别调的;也有先阴阳合并保留促调而后再归入别调的。所有的这些过程都可以在现实的方言中找到一个个的“停靠站”。罗常培先生一再强调,“审音”应重于“考古”,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全国各主要方言的历史比较音韵做好了,一部汉语语音史就有了大体的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