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国宪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0732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汉语的形容词是个有争议的词类,是否具有词类地位,语法学家的观点并非一致。笼统地说,Schachter(1985)等西方学者认为汉语属于典型的形—动语言,而马建忠(1898)等国内多数语法学家尽管在形容词的次范畴分类上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汉语形容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特征的揭示来为汉语形容词作词类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语言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典型特征的探讨也将有利于认清形容词的本质属性,建立与汉语事实相吻合的词类系统。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字号:

      0. 引言

      0.1 概述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所有的语言都能区分出名词和动词这两个开放的词类,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进一步从二者中分出形容词来。汉语的形容词是个有争议的词类,是否具有词类地位,语法学家的观点并非一致。从语言类型学上看,对于一个没有明确的形容词类的语言,根据形容词意义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形—名语言,形容词的意义基本靠名词表达;2)形—动语言,形容词的意义基本靠动词表达。Schachter(1985)、McCawley(1992)认为汉语属于典型的形—动语言,赵元任(1968)也持相似的观点,把形容词当成动词的一个次类。而马建忠(1898)、黎锦熙(1924)、吕叔湘(1942)、王力(1943)、朱德熙(1956)等国内多数语法学家尽管在形容词的次范畴分类上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汉语形容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

      0.2 形容词的分类及文章的目的

      朱德熙(1956,1982)凭借语言单位的外在形式将形容词分为简单形式(性质形容词)和复杂形式(状态形容词)两类。(注:朱德熙的状态形容词除了C、D两类之外,其他大都似属构形而不是构词,所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容词。为了便于集中讨论形容词的本质特征,我们把形容词原则上界定在构词范围之内。)传统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分类有其语义上的理据性,这种分类从提出至今,整整影响了几代学人,特别是在国内,该分类早已成为中国学者的共识。

      需要指出的是,词的外部形式与语义之间并不完全对应,按照范畴的典型理论,任何一个范畴的确立都不能仅仅凭借一两条必要的或充分的条件,而通常要靠聚集在一起的一束特征。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是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中的次类,其语法地位并不等值,“大”等是典型的性质形容词,“绿油油”等是典型的状态形容词,而双音节形容词则较为复杂,有的偏向于性质形容词,有的偏向于状态形容词。(张国宪1993,沈家煊1997b)本文试图通过对形容词典型特征的揭示,在形容词内部,窥视各种特征在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以及变化形容词中的不同表征,以便确立形容词的典型成员;在形容词外部,借此来为形容词作词类定位。

      汉语形容词典型特征的揭示将有利于确立形容词的词类地位,以建立与汉语事实相吻合的词类系统。

      1. 量性特征

      1.1 量性特征的表现形式

      汉语形容词的量性特征受到语法学家的普遍关注(朱德熙1956,石毓智1992,张国宪1993,沈家煊1995,李宇明1996)。跨语言的研究表明,程度等级的表示法在不同的语言中普遍存在着,一部分语言里的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法形态标记,也有一部分语言里的形容词用前加程度副词的词汇方式来标记。形式上我们用能不能受程度词修饰作为判定汉语形容词的标准之一,就是以形容词的这种量性特征为理据的。不同次类的形容词有不同的句法表现,但不容置疑它们都拥有量性这一重要的特征,区别只是量的表现形式的差异。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形容词的量性特征。

      1)弥散量与固化量

      形容词在量上有量幅和量点之分。(黄国营、石毓智1993)从量的阀域上看,量幅表述的是弥散量,是无界的;量点表述的是固化量,是有界的。

      量幅和量点的判别可以用程度词来测定,能与程度词组配的形容词具有量幅特征,反之只有量点特征。“大”可以与“最、很、非常、稍微”等程度词搭配,表述的是弥散量;“宏大”不与任何程度词组配,表述的是固化量。量幅是相对的,有的具有较大的量幅空间,有的只有较小的量幅空间。张国宪(1993)将程度词粗略地分为微量、中量、高量和极量四个量级,考察1000多个常用形容词与程度词的组配能力,以此来测试各类形容词在量幅延伸性上的不同表现。从量值的角度分类,可以被四个量级所切分的是全量幅形容词,不能为任何程度词切分的是量点形容词,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半量幅形容词。由此,三者的量值并不等价,表现为:全量幅形容词>半量幅形容词>量点形容词。本质上说,弥散量内部是一个渐变的、非离散性的连续序列。

      量值决定形容词的类型,量的弥散性特征越明显越倾向于表现性质,而量的固化性特征越显豁则越偏向于表述状态。由此,典型的性质形容词是全量幅词,典型的状态形容词是量点词,比较“白”和“雪白”。不同量度的形容词对句法位有不同的感受度,表现出类型性上的差异。

      2)隐性量与显性量

      量有隐性和显性之分。以往的语言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语言里都有表示度量、色彩、属性和年纪等意义的形容词,这些词有着悠久的历史。落实到汉语中,这部分词大都是单音节的,属基本词汇范畴,在词的本身外在形式上,没有任何量的标记,是隐性的,如“白、慢、大、老”等。而有些形容词的量有外在的标记,如“雪白、冰凉”等,前一个语素显化后一个语素的程度,今天的词法是昨天的句法,“雪白”等显性量的获得显然是通过句法转喻实现的。不仅仅是偏正式合成词具有量的外在标志,其他构造的双音节形容词也无不如此,如“缓慢、巨大、苍老”,由此可以说,单音形容词的量是隐性的,双音形容词的量有或多或少的显性特征,据此,前者表述的是性质,而后者则可能表述状态。

      典型的性质形容词的量是隐性的,而典型的状态形容词的量是显性的,前者往往通过附加程度词或重叠等句法手段实现隐性量向显性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句法与词法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双音形容词的词法表量方式与单音形容词的句法表量方式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正是在这一点上,朱德熙先生(1982)把“小小[,儿]的、干干净净(的)”“挺好的、很小的、怪可怜的”等视为状态形容词有一定的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