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理想是人们长期来所追求的,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理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在理想与教育实现理想的现实可能性之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尽管,在教育史上,尤其是在刚结束的20世纪一百年中,进步的教育家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而且,他们也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进行过创建不同于现行学校范型的、更尊重儿童、更符合人的发展本性的教育经验,力求密切生活与教育、社会与课堂的联系。其中,如美国20世纪初的杜威学校和苏俄20世纪中的巴甫雷什学校都可算是这类实验的杰出代表。这些实验虽然给后人留下了具有重要启迪意义的教育遗产,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所建构的学校范型最终都未能取代传统学校。今天,当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当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正以期盼的心情关注着与新的经济形态相应的知识社会的到来时,我们遗憾地发现,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形成的现存的所谓正式的学校教育范型已无法承担起培养适应知识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知识型的劳动者。这是因为在相当程度上脱离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行学校教育模式割裂了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与其产生的真实与丰富情境,知识的习得与其价值取向之间的密切联系。学校习得知识的呆滞性、认知过程中理性与激情的分离、客观知识与主观价值取向的背离等现行学校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病已清晰突现,反思传统的学校教育,建构新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模式已成为时代的需求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认为,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蕴涵着最新理念及其实施方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有助于21世纪教育新范型的创建,从而促进“教育以人为本”理想的实现,支撑我国教育在新世纪的腾飞。 一、构建教育新范型的前提 1.知识经济的挑战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社会转型变化最大、最重要、最迅速的一百年。在面对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人类必须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重新认识。有关知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首先,经济学家发现。二战以来,经济危机似乎变成了高低波动的经济发展的节奏。原有的经济增长的测量指标似乎难以准确测量经济的增长。由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保罗·罗莫(Paul Romer)教授在80年代就提出将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要素,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90年代初,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则进一步指出,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国家、行业、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为此,他认为:“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1]。 显然,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得到更新,知识的概念得到拓展,知识也相应被划分为两大类:1)清晰的、显性的、可言传的、可编撰的,即know what,know why;2)缄默的、隐性的、可意会的、不可编撰的,即know how,know who,know when and where。知识概念的扩展,强调知识的生产过程,知识的生产源头以及知识只能在应用中生存。对知识的这一认识表明,在自然生存中已经演化成智慧生物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其探索未知事物的精神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这种精神力量正不断地驱使着人持之以恒地深入未知领域,探索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奥秘和潜在的力量。这一切说明,为了摆脱无知的困惑和认知的混乱,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的理解与认识,赋予事物以意义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对信息的需求、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像对水、空气、食物的需求一样迫切。为此,人类是具有理性者,是进行探询者(Homo sapiens,homo quaerens)。人类的这些需求都同样应该得到满足。由此可见,知识可以带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收益。显然,知识经济的形成使反映人类本质的探究,即信息的考察、研究和获取,在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找到了自己的原动力。总之,知识概念的更新与拓展不仅深化了有关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而且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2.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据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计算机将能有效地处理占知识总量98%的可编撰的知识,而其余2%的可意会的人格化、观念化、体验性知识的生产则要依赖人的知识创新能力。显然,硬件与软件合一的智能化技术将使人有可能在全人类文化与智慧的中介下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分析、创新与实践能力。正是基于知识的这种廉价的、易于访取的、可共享的和多元表征的数字化存在,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开发的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正取代物质与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尤其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也因此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样,面对知识经济兴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承担着国民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也必须经历一次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评价的彻底全面的变革。如果说,正规学校教育的形成标志着与工业革命相应的第一次教育革命的开端,那么,以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造现行学校教育则意味着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教育革命已拉开序幕。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教育革命。它将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平台上彻底改革在狭隘时空中,在单一传授式的师生关系中,依靠贫乏资源以批量、划一方式“生产”人的工厂作业方式,并代之以不受时空局限的、真实世界与数字化虚拟世界高度融合的、资源丰富的、互动合作的、以具有高级智能代理功能的认知工具有效中介地、能充分发掘人的最大潜力和个性的、鼓励合作共处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教育。总之,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理由质疑三百年来以合法形式存在的班级授课制的合理性,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一种以每个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协商态度为基础的,以每一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与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学习共同体将最终取代课堂教学与班级授课制而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活动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