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志成 王俊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授、研究生 (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内容提要: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解放教育思想对传统的主流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其中最主要的有弗莱雷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弗莱雷以“对话式教学”抨击“讲授式教学”,用“解放教育观”来向“储蓄教育观”宣战。“对话式教学”对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弗莱雷教学思想之精髓:

      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对话式教学”对“讲授式教学”的抨击

      “解放教育观”对“储蓄教育观”的宣战

      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是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他在拉美和非洲开展了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其贡献是提出了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建立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

      具有发展中国家强烈特色的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从教育哲学方面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观点;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究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指出教育要与人的觉悟过程联系起来;他以解放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要实施“对话式教学”,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已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每年都有纪念弗莱雷的研讨会举行。

      笔者在撰写《弗莱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时,正值弗莱雷逝世四周年之际,重温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对他主张的“对话式教学”感受颇深,尤其是联想到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在我们的课堂中,有多大程度是“对话式”的?我们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是否认识到在教学中“对话”的意义?鉴于此,本文着重对弗莱雷所批判的“讲授式教学”及“储蓄教育观”和弗莱雷所主张的“对话式教学”及“解放教育观”进行阐述和评论,以期能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讲授式教学”与“储蓄教育观”

      (一)“讲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他探究了学校中的教学关系。他发现,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

      他认为,这种“讲授”具有一种特殊的弊端,即表明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讲授者教师是主体,听讲者学生是客体。作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讲授的内容来“填满”学生。作为客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把老师所讲的储存起来。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流,这种不对话表明了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垂直关系,而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讲授的内容又往往是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脱离现实的。

      弗莱雷指出,这种“讲授”会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变成被教师“填塞”的“容器”。教师把这些“容器”填塞得越满,越会成为好老师;这些“容器”越是愿意顺从地让老师填塞,就越会成为好学生。这种讲授式教学充分反映了一种传统的教育观。

      (二)“储蓄教育观”

      对于这种传统的教育,弗莱雷有一个著名的十分形象的比喻。他把这种传统的教育比作是一种“银行储蓄”式的教育。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指出,“这种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接受、记忆和重述,进行储存。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而这种批判意识可以使他们作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于这个世界。”(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New York:Seabury Press.P58.)。

      在这种“储蓄教育观”中,教师至高无上,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教育中就出现了弗莱雷指出的如下一些现象:(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New York:Seabury Press.P74.)

      1.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

      2.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

      3.教师总是在思考;学生不用去思考。

      4.教师总是讲授;学生总是顺从听讲。

      5.教师总是执行纪律;学生只有遵守。

      6.教师有权选择并制定规定;学生则遵守规定。

      7.教师有主导作用;学生围着教师转。

      8.教师有权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从未被征求过意见)则要适应这些教学内容。

      9.教师利用自身的威望成为知识的权威,反对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只能听从教师。

      10.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

      在这种“储蓄教育观”中,学生被看作是要进行适应的人和要进行调整的人。学生储存的东西越多,学生自我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学生越是被动地学,越会倾向于去适应世界,而不是去改造世界。

      弗莱雷强烈地抨击了这种“储蓄教育观”,他指出,这种教育观剥夺或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是一种依附权威的思想,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听老师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想和怎样做。结果,未来的他们只能成为被动的、没有创造力的劳动者。(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New York:Seabury Press.P78.)

      因此,弗莱雷提出要用“对话式教学”来取代“讲授式教学”,要用“解放教育观”来批判“储蓄教育观”。

      二、“对话式教学”与“解放教育观”

      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ia del Oprimido、Mexicd:Siglo XXIEditores.P97.)他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并以此来批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他对对话的实质、对话的基础和条件、对话的特征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一)对话的实质

      弗莱雷认为,作为人类现象的对话,具有一定的构成要素,其中有两个方面(行动和思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对话要求有行动和进行思维,但行动和思维不能截然分开。如果在行动和思维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就不是真正的对话,也就不会去实践,因而,可以说真正的对话是一种对世界的改造。但是,不真实的对话,会有损于行动和思维,成为连篇空话或咬文嚼字。空洞的对话是不会揭示世界的,因而也不可能去改造世界。另一方面,如果仅强调行动而忽视思维,那么这是为行动而行动,是一种行动主义,它否定了真正的实践,也阻碍了对话。(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ia del Oprimido、Mexicd:Siglo XXI Editores.P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