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育:一个亟待开设的课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山榜(1951- ),男,汉族,河北定县人,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教育科学版编辑室主任,职称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已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初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驱动机制是利益机制。为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应将利育融入教育之中。所谓利育,就是教人对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立正确的谋利、分利原则,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2001)03-0007-04

      一、利育的必要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已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初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多年努力,我们不仅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商品市场,而且还初步建立起了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应当说,我们的市场经济已具雏形。

      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驱动机制就是利益机制,这既是无庸讳言的事实,也是经济学最一般的原理。所以,要想真正搞好市场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使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利益意识,并进而确立正确的谋利和分利原则。而对于这正确利益意识的树立和正确的谋利、分利原则的确立,教育,有其难以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可惜的是,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不仅没能超前进行,甚至没能同步进行,而是严重滞后了。当然,这种滞后的形成,既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客观因素制约的原因,我们不能单纯地苛责教育工作者。但是,由于这种滞后而给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容我们再继续滞后下去了。相关的教育,必须迎头赶上!

      我中华民族已有数千年文明史,数千年来,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唯独没有经历过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中也就缺少有关市场经济的成分。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我们的经济体制便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肯定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而对利益机制的不适应,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

      重义轻利,是中华民族传统意识的主流意识之一。言义者高尚,言利者卑下,成为不争的价值观。空谈仁义,羞提孔方,几乎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早在孔子,就有“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18页)、“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71页)等说教。降至亚圣孟轲,由仁而义,但更加讳利。孟子见梁惠王,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却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55页)汉董仲舒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正其义不谋其利,行其道不计其功”。自是以后,儒学逐步成为学术经典,后来竟演变成为官定学问,于是重义轻利的观念也就历数千年而不改。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唯物的。但由于中国缺少相应的经济基础以及相应的意识前提,所以传入中国之后,其唯物色彩也就有所淡化,以至逐步地演化成只主其“义”,而支持其“义”的“利”则被严重忽视。这种错误倾向到“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极点。“文化大革命”中,极左如“四人帮”,其对马克思主义的鼓吹,对传统儒学的恨,可谓都到了极点,但其提出的口号之一,却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可见其骨子里还是那套传统货色。不难看出,重义轻利的观念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而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无不遇到重重阻力。阻力之来源,一是一部分人对既得利益的维护,一是一部分人的守旧思维方式,但更严重的则是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正是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作祟,才使得有许多人对市场经济利益机制难以接受。然而,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就来自于其利益机制,所以重义轻利的观念极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进行有关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另一个极端也在严重地危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是见利忘义。那些见利忘义之徒,借改革开放之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坑蒙拐骗,贪污受贿。他们不仅不顾法纪,不讲道德,甚至已不顾羞耻,连国格人格都不要了。这种人不仅商场多有,官场亦多有。表现在商场,就是尔虞我诈、投机取巧、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等;表现在官场,就是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等。危害所及,既侵蚀着经济基础,又败坏着党风,毒害着社会风气,极易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失去信心。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成了威胁,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进行市场经济利益机制教育的必要性。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今天,迫切需要将有关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教育纳入我们的教育之中。在这里,可以姑且把这种有关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教育简称为“利育”,这样,上述观点就变成了一句很简短的话,即:应尽快将利育融入我们的教育之中,以使人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利育的内容

      至于利育的内容,当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我们的学生对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树立科学的义利观。

      我们这里所讲的利,指的是社会或个人的物质利益。要理直气壮地告诉我们的学生,利,作为我们的物质收益,它不仅不是万恶之源,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只有首先解决了食、衣、住、行等问题之后,才能去从事政治、艺术、宗教等其他活动。而食、衣、住、行等问题的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非利不可的。所以我们不必羞于言利,更不必谈利色变。但在言利、争利的同时,则千万不能忘记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