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办学成功的根本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童玲,女,河南省修武县第一中学校长。修武县第一中学,河南 修武 454350

原文出处: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111(2001)03—0059—0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可见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办学中所起的作用。用正确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办学的成功。可以说理念是办学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办学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京钢院附中等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这个问题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我们所考察的几所中学,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办学理念中强烈的学生中心意识和超前意识,二是校长本人的创新和实干素质。第一点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他们的办学理念中学生中心的观点十分明确。他们时刻牢记着学生是学校的中心,使自己的工作思路总围绕着把学生培养成才的中心来转。一系列的工程、计划、制度都是由“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发的。第二,他们的办学理念中超前意识十分强烈。如北京四中考虑问题的立足点总是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素质,现在就要着手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这方面的素质。未来社会需要志向高远、人格健全的人,他们就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学》课程;请著名科学家到学校做讲座。未来社会需要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才,他们就果断地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和活动课。而在当时新课程方案还未实施,能挤出必修课的时间让给高考不考的选修课和活动课,这是需要勇气的。也正是这样一股勇气,使北京四中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除了办学理念中强烈的学生中心意识和超前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外,校长本人的创新和实干素质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些重点中学的校长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以小见大,善于点石成金。他们的许多大思路、大构想、大工程都是由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引发的。比如北京八中开设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少年班,用四年的时间学完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八年的课程,然后参加普通高考,学生们都能通过高考的检验,顺利升入全国重点大学。在中学,创办全国独一无二的少年班这样一个宏大的构想就是由北京八中一位校长看到一个弱智儿童随普通班就读,经常闹得班里师生手足无措,无法正常上课这样一则小事引发的。他认为:“再没有比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更不公平了。”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创办少年班的构想,一举取得了成功。现在北京八中又创立了全国首家“理科实验班”,也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他们是“思想家”,能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站在民族进步、民族生存的高度,对身边的小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不断产生新思路、新构想;同时他们也是“实践家”,能把自己的新思路、新构想通过管理一步步实施下去,变成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体味得到的事实;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名校。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校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实现了育人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这不仅对教育本身而且对社会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在办学实践中,作为一般的普通中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办学理念上站得低,看得近。对学生的现在考虑得多,对学生的未来考虑得少;对单纯的学校教育考虑得多,对学校与社会、与民族的关系考虑得少。因此,这些学校应该如何发展,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我想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站得再高点。站得高,主要指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应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这样才能把整个学校带入一个较高的境界。当校长没有不忙的,关键是忙什么,怎样忙才会推动学校进步,而不仅仅是维持正常运转。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其构成要素是多层次、多结构、多维化的。从人员组成上讲,学校包含教师、学生、行管人员三个群体;从硬件组成上讲,包括学校必备的基础设施(如教室、餐厅、宿舍等)和升级的现代化设施;从工作内容上讲,包括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后勤工作等等,而上述这些要素又都是动态的,整个学校的运行包含着人流、物流、信息流三个流程并伴随着时间这个特殊的流程。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发挥最佳效能,这就是肩负着管理职责的校长要考虑的问题。这么多要素,这么多流程交织在一起,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校长都会很忙的,而要忙得有功,就必须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疏通学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之在特定的时间里流向学校的中心目标——学生成长。如果离开了学生,教师、领导、图书馆、实验室都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在学校的组成要素里,除了学生重要外,其次重要的就是教师,学校领导、行政后勤人员以及硬件设施都是为学生、教师服务的,当然教师也是为学生服务的,只不过是最直接罢了,就好象在医院里,病人最重要,其次是临床医生、护士,然后才是其他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教师就好比医院里的临床医生,直接发挥着育人功能。有教育教学水平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对教师的成长有利,对学生的成才有利,对学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有利的事,要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而与实现这个中心目标关系不大的事,要尽量压缩和取消。时时事事都用这个理念去衡量一下,我们的劳动就会成为有效劳动,就会从事务堆、财务堆、社会关系堆里走出来,把学校办出个名堂来。当然,什么是名师、高徒、名校也有个观点问题。名师就是德才兼备的教师,高徒就是既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特长的人。这两个方面很容易达成共识,而在什么是名校问题上,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有的人认为,只要有钱,把现代化的设施都搞齐,就能成为名校。当然,现代化的设施是必需的,但不能算作名校的主要标准。关键是看这些设施是否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有的搞现代化就是为了让人参观,让人拍照,为了现代化而搞现代化。上了硬件不买软件,有了微机不上微机课。现代化的设施是要受财力限制的,而超前的教育思想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到的。一个大学是否有名气,也不是看它楼有多高,楼有多少,而是看它有没有学术造诣深厚、教育思想先进的大师,有没有出类拔萃的学生。现在不少新建的大学比老牌大学在设施上要现代得多,但名气却差得远,吸引不了优秀的学生,原因就在于缺乏有名气的大师,培养不出有名气的学生。美国的哈佛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但却在全美排名第一,因为她培养出了6位美国总统、30 多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北京四中是一所全国名校,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名教师多,培养的名学生多。北京四中自1907年建校以来培养了许多人才,相当一部分成为全国知名的党、政、军、科技方面的拔尖人才;每年升入清华、北大的学生要超过考生总数的1/3,有时多达1/2;有9 名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夺了9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 而它能成为全国名校也是靠正确的办学理念取胜的。该校校长说:我们国家这么大,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多方面的,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人才分化的基础。为什么非要按一个模式要求人才,为什么不能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经过论证,他们在1986年就开设了6门选修课, 每周给出两个下午,并且坚决反对把选修课绑在高考的战车上。几代人遵循同样的思想,共同努力,才把四中办成了全国名校。因此,我们办学也应该在名师、名生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个性特长上下功夫,围绕正确的办学理念去想事情,去干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