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与工业化:经济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层次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德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30064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经济现代化包括市场化与工业化两个层次,市场化是基础与前提”的这种认识,是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的一种概括。其中包括:(1)16世纪以后欧洲经济现代化(实际上也是世界经济现代化)是从市场化起步到工业化,然后市场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的过程。(2)中国近代时期经济现代化是从流通领域即市场化开始,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工业化),然后市场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过程。(3)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离开市场化基础搞工业化、现代化,后来又回到以市场化为基础搞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反映了50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作者以其50年来学习经济史心得的形式表达他的这种认识的形成过程,文体别具一格。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经济现代化是500年来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时代特征,也是中国1个半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时代特征。离开了经济现代化,既不能揭示500年来的世界经济史与15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史发展的本质,对这个时期的各种经济现象也难以说明白。经济现代化既是研究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概括出的一个范畴,又是世界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对经济现代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包括一些基本的或初步性问题需要探讨。本文讨论的经济现代化的内涵或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是其中之一。

      一、“经济现代化包括两个层次”论点的提出

      1987年,在“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和班耀波提交了《世界经济大危机与湖北农产品商品化的变化》一文。在文章的小序中,我表达了对中国近代时期经济近代化(与“现代化”同义。下同)内涵的观点。并在报告我们的论文时,着重对这个观点作了说明。(1)经济近代化的内涵包括多个层次,其中主要的是二个:市场化和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与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过程同步,它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的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是经济运行机制现代化的代名词。工业化是指从手工劳动到使用机器的过程。从手工生产到使用机器,不限于手工业——工业领域,农业、交通、通讯、商业等领域都有这个过程。工业化实际上是设备技术现代化的代名词。(2)市场化与工业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态不同。本次会议讨论的是中国近代时期经济的近代化,所以我强调了经济近代化的近代特征即时代特征:在市场化方面,主要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国内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也就是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此时期国内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被卷入世界市场并依附于世界市场。在工业化方面,主要体现在使用机器的发展。使用机器的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外国资本占着重要地位。这是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现代化的特征。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中国近代时期的现代化。若讨论中国现代时期的现代化,则特征不同。但经济现代化的内涵依然是市场化与工业化两个层次。(3)在经济现代化内涵的解释上,我的新意有三点:第一,经济现代化不仅是工业化。我在工业化的之外加上了市场化层次。第二,强调市场化是工业化的基础与前提。实际上,市场化也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与前提。第三,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是从市场化开始,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二、事实依据与学习心得

      关于“经济现代化包括市场化与工业化两个层次,市场化是基础与前提”的这种认识,是我学习和研究世界近现代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一点心得,是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的一种概括。这种认识是以世界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事实为依据的。其中包括:(1)16世纪以后欧洲经济现代化(实际上也是世界经济现代化)是从市场化起步到工业化,然后市场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的事实。(2)中国近代时期经济现代化是从流通领域即市场化开始,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工业化),然后市场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的事实。(3)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离开市场化基础搞工业化、现代化,后来又回到以市场化为基础搞工业化、现代化的事实。

      (一)欧洲经济现代化起步的事实与1958年表述的学习外国经济史的心得

      1.1958年在《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中表达的对欧洲现代经济起步过程的认识。

      写在《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第二讲(注:湖北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58-65页。该讲由周秀鸾和我合作写成。)中关于15-19世纪中叶欧洲经济、世界市场发展与英国产业革命的过程与观点,是1958年之前我们学习外国(主要是欧洲国家)经济史的一点心得。

      对这个过程,我们分为三个问题叙述:“一、欧洲各国对海外的掠夺和商业革命”。“二、英国资本家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和国内市场的开拓。”“三、英国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三个问题中的第一个,是写西欧国家的国外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商业革命。第二个是讲英国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农业革命。第三个是写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工业制度的确立。在我们看来,历史的事实是:先有商业革命和市场化,然后才有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开拓,是工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欧洲和世界经济从古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们从地理大发现写起。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8年达伽玛发现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其重要的后果是欧洲与东方各国、美洲的贸易量大增,交换的商品从体轻价贵的奢侈品、香料等扩大到广大群众需要的日用品,大量的金银流到欧洲,引起了物价飞涨(一场价格革命)。商业利润已不再是依靠向少数富贵者出售只有他们才享受的奇货之暴利,而是依靠群众性日用品的大量多销。商业规模、商品性质、商品价格、商业利润来源的变化,表明传统商业到现代商业的转变,亦即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以后发生的商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第一,它集中了货币资本。这是进行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所不可少的条件。第二,创造了市场,为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推动力。最后,也活跃了商品经济。因此,商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在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产生的推动下,与国外掠夺同时进行的,是对国内劳动者(主要是农民)的剥夺。”“当被剥夺的农民转化为工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资料及劳动手段转化为资本时,另一方面也就为资本创造了它的国内市场,即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是与劳动力市场一起形成的。”“这个过程在英国大约开始于15世纪的末叶。”从15世纪最后30年到16世纪80年代,英国“农业经营从过去封建式的到资本主义式的大变革称为农业革命。”“产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具备了上述各种条件”(注:前揭《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第58-65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