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商品经济与征榷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小凤(1962—),女(京族),广西防城港人,广西师范大学讲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原文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峰,唐代的商品经济发展也取得进展。本文考察了唐代商品经济及市场培育的情况;考证了唐代商人阶层的形成;考察分析了商品经济发展缓慢,较之社会其他方面发展滞后的原因,“重农抑商”在唐代的特殊表现,征榷措施对商品经济发展极大的打击压制。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82(2000)04-0031-07

      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并逐步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商品经济却走着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剖析中国商品经济的历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这篇短文只想对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峰时期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作点考证分析,以求教于经济史的专家学者。

      (一)

      现在史学界大都承认,唐代的经济在封建社会里是一个高峰。在有唐一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围,于是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恩格斯认为:“我们所说的商品生产,是指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物品生产出来不仅是为了供生产者使用,而且也是为了交换的目的;就是说是作为商品,而不是为了使用价值来生产的。”(注: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恩选集》第3卷,第381页。)商品生产,也就是为了交换而出产的产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早就出现,而且也在缓慢的发展着。到了唐代,有较大的发展,商业出现繁荣的景象。《旧唐书·韦坚传》有一条记载很值得注意:

      天宝元年三月,擢(韦坚)为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自西汉及隋,有运渠自关门西抵长安,以通山东租赋。奏请于咸阳拥渭作兴成堰,截灞、浐水傍渭东注……东面有望春楼,楼下穿广运潭以通舟楫,二年而成。坚预于东京、汴、宋取小斛底船三二百只置于潭侧,其船皆署牌表之。若广陵郡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船,即京口绫衫段;晋阳郡船,即折造官端绫绣;会稽郡船,即铜器、罗、吴绫、绛纱;南海郡船,即玳瑁,真珠、象牙、沉香;豫章郡船,即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纸笔、黄连;始安郡船,即蕉葛、蚺蛇胆、翡翠。船中皆有米,吴郡即三破糯米、方文绫。凡数十郡。(注:《旧唐书》卷105,《韦坚传》。)

      从《韦坚传》这段记载可见唐代商品之丰富,手工业、农业的发达。韦坚从全国数十郡运来各郡有特色的商品,真可谓琳琅满目。这段记述提到的商品约是三大类:传统农业的农桑类商品:米、丝织品;手工业作坊的产品:丝织品、瓷器、纸笔;土特产品:黄连、蕉葛、蚺蛇胆、翡翠等。

      在唐代进入市场贸易的商品,基本上也是由这三个方面加上外国商品组成,农业从自然经济发展到产出商品,必然要有一个提高生产力的过程。恩格斯指出:“农民家庭差不多生产了自己的所需要的一切:食物、用具和衣服。只有当他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向封建主缴纳实物租税以后还能生产更多东西时,他们才开始生产商品;这种投入社会交换即拿去出卖的多余产品就成了商品。”(注: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3卷,第377~378页。)唐代的农业通过大力兴办农田水利扩大农田种植面积,尤其是江南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载,中唐以后兴修水利80多项,江南一道即有50项。由于兴修水利,使田亩面积大大增加,且能保证收成。唐代战乱过后,农业生产技术有大幅度提高,北方先进农业技术传到江南、南方之后,产量得到增加。据王仲荦先生《隋唐五代史》所辑资料,荆南江陵“广良田五千顷,亩收一钟”,润州丹阳的湖田“亩收倍钟”。一钟十斛,一斛十斗,一钟即一百斗,这个亩产是相当高的。这样,农业生产者就可以有多余的产品到市场交易,成为商品。这当中主要是农村地主所有的产品,他们手中产品丰富,自用不完,必然流入市场,成为商品,如粮食蚕桑等。农民为了换取一些自己不生产的必须品,如盐、工具之类;两税法后,还需卖部分农产品换回其他交税物品或货币,这亦需将部份产品作为交换,汇入商品的流通。

      恩格斯指出:“诚然,城市手工业者一开始就必然是为交换而生产。但是他们也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东西,他们有园圃和小块土地……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只是在形成中。”唐代手工业有很大发展,从上引《韦坚传》所记述的情况可以看到,手工业产品不但品种多,且产量、质量、生产水平都到了一个新高度。《唐语林》记载:“玄宗柳婕妤有才学……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版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缬。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注:《唐语林》卷4。)这种镂花版夹缬,实是一种雕版印花的技术,在当时来说是先进的,应说是近代印花技术的先河。唐代这种雕版印花技术,最初只是宫中秘技,后来就传遍天下,可见手工业技术在发展。唐代宗时,由于限制奢靡,下敕限制蜀锦生产,敕曰:“(蜀锦)所织大张锦、软锦,及蟠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之类,并宜禁断。”(注:《唐大诏令集》。)这里代宗要禁断的蜀锦都是很精致美丽的种类,可见当时成都所产的织锦工艺之高。至于规模、产量很多论著都论述到,如一些论著都注意《太平广记》所引自张蹔《朝野佥载》卷3所记:“定州何明远大富……家有绫机五百张。”一个作坊有五百张绫机,规模是相当大的,以一张机雇工二人计,就是近千人的作坊。除纺织作坊外,其他手工业作坊也很多,金银坊、糖坊、纸坊、糕坊、染坊……等等。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坊产品,都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是商品生产。除了专营手工业外,农民兼营手工业在唐也得到发展,农村兼营的手工业多以纺织为主,农民的手工业产品,亦有部分进入交换,成为商品。至于一些地方特产,由于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身价很高,大多是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唐代国际贸易也很繁荣,当时从西北部的陆路,从东部、南部的海运,运进了大量的外国商品,从香料、珠宝到珍奇玩品,种种色色,韩愈《送郑尚书序》说: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外国商品丰富了商品市场。

      种类繁多的商品出现,商品货源充足,所以必然要求有进行贸易的场所。在唐代社会里各大城市都会有官府管理严密的市场,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都有东市、西市,亦有增建南市、北市的,进行着繁忙的贸易。另外由于一般农村离都市远,于是在水陆交通要冲之处,民间贸易逐渐形成的草市,也相当繁盛,逐渐形成市镇。南方数日一集的虚(或作墟)市,也进行着商品贸易交换。这些,一些专门论著亦多有论述,不拟赘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