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技术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正东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原文出处:
《乡镇企业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的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乡镇企业大多是粗放型的,不可避免地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生态化成为一种急迫的要求,绿色技术创新正是技术生态化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必然要求。

      需求决定意识,认知促进发展。面对当代世界人口膨胀和消费需求压力与资源供给和环境保障危机的日益加剧,人类开始反思社会发展历程和行为准则,开始深入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规律和行动纲领,以便能理性地指导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全球发展新战略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1987)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模式,使得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且倍受推崇。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认识深化的标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发展的公平性,包括当代人的公平、代际公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未来人的需要;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发展的持续性,关注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和自然的和谐性,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确保人和自然构成的复杂系统始终具备持续发展的功能。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当代不可持续发展的反思,而它的目标宗旨则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谋福利于当代和未来的人们。因此,同人类社会已经历的生存和发展阶段相比,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个历史时期,又是一个漫长而无止境的人类社会演化的最高阶段;既是一个衡量人类社会能否有序演化的标准,又是一个全球性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状态过程。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空间上的全球性和时间上的无限性。这意味着它既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或每一个行业、部门可持续发展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几代人持续努力的线性组合。全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每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部门在不同时段的有序发展或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其间包含着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在内容、方式、空间和时间上的统筹兼顾和综合协调。

      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乡镇企业大多是走粗放型增长道路的,因此它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回顾我国的环境恶化过程,可以看到与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关。我国环境污染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在当时赶英超美的口号推动下,出现了大量低素质、高消耗、重污染的企业。我国第二次环境恶化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管卡压”导致工业布点混乱,更使大量“五小工业”应运而生。第三次环境恶化则与乡镇企业有关,对于“十五种污染小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引起学术界的严重关注。但由于当时乡镇企业规模尚小,对环境污染大局未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未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但至80年代后期,随看乡镇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其环境副作用已经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在许多地区甚至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北方各大水系面临的严重污染局面都与此有关。

      1997年发布的《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表明,“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工业污染迅速扩展和蔓延,主要污染物在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达到或超过半数。废水排放量为59.1亿吨,占全国排放量的21%,废水中COD含量为611.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4.3%;二氧化硫排放441.1万吨,烟尘排放849.5万吨,工业粉尘1325.3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23.9%、50.3%和69.5%;固体废物排放1.8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9%。乡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短期内生产技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难以承担治理项目的巨额费用。

      当然,真正的问题不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而是如何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致命伤是水平太低。根据我国的一项研究,1978-1988年间,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经济损失为355亿元,生态破坏达258亿元,占其利润总额的79.79%。换言之,他们上缴给社会的利税,竟有八成应被视为向社会交还的外部成本。这项研究还表明,技术进步对乡镇企业增长的贡献很小,在某些中西部省份,贡献率甚至为负。也就是说,这些省份中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量或新建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于原来的水平,环境恶化也就难以避免了。

      

      资料来源: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上图中,可以发现一个较反常的现象。广东和上海等较为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百元固定资产的创利水平远远低于安徽和河南这样的地区。众多研究表明,各地的乡镇企业中以广东、上海和江苏(主要是苏南)的装备水平最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最高。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发生该图中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创利水平更高的现象呢?这一现状的形成,与南方地价较高,企业基本建设投资较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挣环境的钱”,也就是说,在创办企业时“节省”了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那些对环境较为有利而所需投入较大的工艺设备也不能被企业接受。于是,同样的企业,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创利能力就比发达地区高得多。但不难想象,之所以出现像淮河流域那样的严重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乡镇企业这一粗放增长实践的产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强烈呼吁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技术生态化是一种主要的原则,要求乡镇企业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和使用技术,使技术应用不至于破坏环境,绿色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