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界定民营经济 《现代商业银行》:自1998年民营经济合法化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在关注和谈论民营经济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本人也看了许多关于民营经济方面的材料,发现有一个问题总是存在不同的说法,即关于民营经济的界定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民营经济?樊老师,您是国内较早研究民营经济问题的专家,请给我们谈谈您是如何界定的? 樊纲:民营经济这个概念在中国很含糊。这是必然的,而且这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得以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近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起点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为起点的,长期以来的政策也都是对国有经济大力支持,对民营经济相对有一些忽视。而且刚开始,完全凭借一些私人的力量确实也办不成什么大事。因此,特定条件下就有了一系列定义不清楚的民营。从一开始戴红帽子的集体呀、全民呀(实际上这都是民营经济),到现在的股份制。对股份制,你分不太清到底哪些是民营的哪些是国有的,但中国的产权关系现在正在逐步理顺。现在,南方的很多乡镇企业已经用股份合作制的办法把它改制了,股份结构中私有的、个人的成份在增加,但并不完全是私有的。所以,由于中国的具体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就是会出现一些用已有的理论看比较模糊的、说不清的东西。而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理论上分析这些新现象、新问题。中国的一些改革都是在说不清的情况下先做起来再说,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个统计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对民营企业的统计中对国有控股企业怎么算?如果把国有控股都算做非国有经济,除了过去那种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以外都算做非国有企业(我个人是倾向这么算的),那非国有经济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当然,这是一个过渡的认识过程。现在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占70%的股份,其它30%社会控股,但这只是一个起点,不是一个终点的终结形态,将来还要逐步发生变化,比如现在的国有股减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只要脱离了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它已经可以叫做非国有企业了,可它不见得是民营的,但从定义上看它已经有一部分非国有的成份在里面。国有上市公司中虽有70%国家控股,但必竟还有30%的社会股,这就有了社会监督在里面。所以,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把所有股份公司,只要是有非国有资本的东西都叫做非国有经济。如果这么算的话,那就比较大了。目前,非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占到75%,GDP也占到63%-64%了;如果不这么算,把国有控股企业都算做国有的话,可能这个比值要低一点,占工业产值中的60%几,GDP中的40%-50%。 民营经济的界定,我认为是个过程,在中国就是一个混合所有制的过程,将来可能更是混合所有制,没必要说得很清楚,关键是体制要发生变化,关键是要认识到产权关系是起作用的。国有制要掺进了一些非国有的产权,增加了我称作“所有者关怀”这个因素,可能就起作用了。过去,这个企业和这个企业相关的谁都不是所有者,谁都是国家的代理人,现在有了这个东西在里面情况就不一样了。 民营经济是改革发展的最大成就 《现代商业银行》:诚如您所说,中国的许多东西都带有自己的特色,对民营经济的界定概念也不可能像国外那样泾渭分明。但不管怎样界定,中国的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樊纲:这20年来,我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最重大的成就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过去几乎为零,到现在占到GDP的60%-70%这种水平,提供就业不是说100%,而是超过100%(国有企业在下岗,它在增加就业);税收到了40%左右;出口占到70%几。实际上,民营经济现在是我们经济增长的主体。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我过去写的理论文章也分析过这一点,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创造了条件。这个创造条件不是一个静态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有企业一开始改不动,90年代初的时候,大家都在谈国企改革,我当时想不通国企怎么改得动?1992年“南巡讲话”后,在国企改革的第一次研讨会上,我当时提交的一篇论文就是要发展非国有经济。只有发展非国有经济,才能为国企改革创造条件。创造什么条件?第一,市场竞争的环境。只有民营企业发展了,有市场竞争了,才能把垄断利润拉下来,才能促使国企想着改革的事情。第二,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国有部门的就业压力,使国企下岗职工有去处。第三,为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为国企下岗职工进行补贴。如果没有民营经济的增长,没有非国有经济税收这一块的支持,政府没有那么多钱,国企改革不会很顺利。第四,体制上的借鉴。当时曾经有过一句话,国有企业要引入乡镇企业机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个国内可以借鉴的体制上的示范。民营企业没拿国家那么多钱都能搞好,你拿国家那么多钱为什么搞不好?体制上、管理上都可以引进民营企业好的东西。从管理上形成一批民营企业家,用他们成功的管理思路去管理企业。如果没有这样一批民营企业家,改组后的企业还是按老的思路去运作,换汤不换药就很难做好,这一点在东欧和俄罗斯都得到了验证。第五,资本。10年前想象不到国有企业在产权上能改组,能改组了主要是民间资本多了,民营企业家私人资本多了,社会资本也多了,可以实现改组的事情,包括拍卖,有人买了、有人能够接盘了,然后去投入呀、兼并呀、重组呀,甚至上市呀,而如果没有这些社会资本,就做不了这些事情。这些资本不是说储蓄的钱就行了,它必须是真正的社会资本,是资产的所有者在后面操作成为资本。我个人认为,今后的改革仍然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现在我们只是改了小企业,民营企业刚刚能够发展成小企业,等它长大了,低成本扩张,收购一些破产的国有企业,然后逐渐做大,做大以后,大的企业家出来了,大的资本也就有了。这是一个过程。我是寄希望于这一块,加上国内的一些资本的形成,加上外资,这是我们将来体制逐步理顺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