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理论:一个研究乡镇企业空间布局的新视角

作 者:
邹兵 

作者简介:
邹兵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博士

原文出处:
《城市规划汇刊》

内容提要:

我国乡镇企业在空间上的分散布局,是小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最突出问题。但多年以来试图改变这种局面的各种努力都收效不大。本文以交易成本的理论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重新讨论和分析,认为决定企业选址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于生产成本,而是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因此,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体系来降低交易费用,才是有效促进企业集中的努力方向。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10 期

字号: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1)04-0008-04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据1992年对全国乡镇企业的统计,全国2079万个乡镇企业,办在县以上城市的只占1%,办在建制镇的只占7%,其余的92%都分散在各村庄之中(注:邓微等,乡镇经济管理学.湖南出版社,1997,P211)。这种布局状况不仅制约小城镇规模的扩大,而且也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政府各项政策努力的方向。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总体效果不甚理想。以最早提出所谓“三集中”策略的上海郊区农村为例,1997年与1990年相比,分布在乡、镇所在地的乡(镇)办企业数量由4402个减少为2594个,占全郊区乡镇企业比例由31.95%下降为21.13%,而分布在的各行政村以下的村办企业则由9376个增加到9680个,由68.05%上升为78.87%(注:根据1988年上海市统计年鉴计算)。这表明,上海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状况不仅没有好转,还有加剧之势。

      关于促进乡镇企业集中的问题,理论界的认识基本没有分歧,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中国乡镇企业在空间上的发展却一直呈现与经典的经济理论不相符合的格局,对这一现象有必要从新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

      1 传统城市化研究对乡镇企业空间发展趋势的认识

      1.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性

      城市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和产业等经济要素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传统的城市化研究都认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其理论依据在于:工业企业能从城镇获取更多的利益,一方面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是生产的集中和集聚;前者将带来工业规模经济效益,后者将产生工业集聚经济效益。

      所谓规模经济效益,是指当一个生产单位的规模扩大时,其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导致成本节约而产生的效益(注:魏心镇,工业地理学:工业布局原理.P41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而集聚经济效益则是来源于现代工业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性;通过生产活动在空间距离上的彼此接近,实现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劳动力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与竞争等方面的集中运行,从而获得效益。

      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中性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正是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经济效益的要求,决定了工业生产向城镇集聚的必然趋势。

      1.2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产生的内部经济效益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很自然地作出如下推断:

      1.2.1 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集中,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分工与协作,增加企业间的产业联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2.2 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集中,可以加速新技术传播和新产品开发,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1.2.3 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有助于要素市场的建立,并不断产生新的市场需求,带来本地市场规模的扩大,由此促进较高程度的专业化,使企业从规模经济中获得收益;

      1.2.4 同类企业的集中必然会引起竞争,可以促进技术的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龙头企业或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形成,增强乡镇企业的竞争能力。

      1.3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

      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集中,在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产生如下外部效益:

      1.3.1 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节省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提高土地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根据有的学者研究,技工业组群组织工业区,与分散地建设工业相比,可节省城市工业用地面积10%~20%,节约企业的工业场地面积20%~30%,缩短交通运输线路20%~40%,减少工程管网10%~20%,能获得节约基建总投资的3%~5%的经济效果(注:王辑慈,现代工业地理学.P76~88,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3.2 乡镇企业的集中还将促进农村人口居住的集中,突破制约许多服务行业发展的人口门槛,带动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1.3.3 乡镇企业的集中布局还有利于环境污染的集中治理,减轻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为,只有小城镇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条件建设一定容量的污水厂、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否则将形成规模不经济。

      以上分析虽然理论依据充分,但面对现实问题却缺乏应有的解释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以古典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的推断,只注意到企业集中布局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节约,却忽视了同时可能造成的交易成本的增加。

      2 交易成本的概念和内涵

      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技术关系,而且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与技术效率有关的直接转化成本,而且还存在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成本。前者通常称为生产成本,后者就是新制度经济学所指的交易成本(注: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的概念是与正统经济学的“生产”概念相对应的。康芒斯指出,“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康芒斯还进一步将“交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管理的交易,即上下之间的交换关系;限额的交易,主要指政府对个人的交易。这三种交易类型覆盖了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参见:制度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这种成本通常被新古典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时所忽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