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6.3;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1)06-0046-04 一、乡镇企业的社区性特征 1.“社区”概念提出的背景 “社区”是社会学的专业术语,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1887年)一书中提出,用来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我国“社区”概念由英文中的"community"一词而来,是20世纪30年代由费孝通先生引用,并通过他对农村社区的研究逐渐为国内学者所理解并接受,此后社区理论研究日益兴盛。社会学研究社区的目的在于研究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在地域空间上的构成,说明人们在不同地域社区中活动和关系的内容及特点。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是最能区别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容及特点、最能表现社区结构特征的两种社区类型。本文中的社区是指一定群体的人们占有一个地理区域,共同从事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基本上一个具有某些共同价值标准和相互从属心理的自治的社会单位;农村社区以镇为中心。 2.乡镇企业的社区性特征 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是指乡镇企业同农业耕作制度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社会构造(社区)保持着带有经济依附和社会归属特征的关系。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社区传统文化的浸润、社区目标的多重性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乡镇企业自发展之初与其所在的社区保持着明显的依存关系,具有强烈的社区性。只要以传统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没有彻底改变,乡镇企业的社区性特征就会长期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性是我国乡镇企业与其它国家农村工业的显著差异之所在。 乡镇企业的社区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经营者具有较强的社区意识。乡镇企业的经营者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村社区成员,从小就深受以家族和乡情为核心的乡土文化的浸润,对社区有较强的归属感。乡镇集体企业厂长常以“想干一番事业”为首要的创业动机,其次要“为乡亲们办点好事”。虽然对乡镇个体私营企业来说,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常常是企业经营的第一原则,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者也会逐渐关心自己的社区威信和企业的社区声誉,积极参与促进本社区经济繁荣的活动。 (2)企业与社区政府密切的交互作用。一方面,乡镇企业需要社区政府的支持。诸如,无论集体还是个体私营企业,其创办都要经过社区政府的审批;企业从银行贷款通常要以社区政府为担保;企业征用土地,即使个人承包的农业用地改作工业用地,也必须经社区政府批准等等。另一方面,社区政府通过乡镇(集体)企业实施其社区发展目标。乡镇集体企业的所有权多归属乡、镇或村一级的社区,社区政府创办企业的初始冲动是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发展社区经济、增加农业后劲、提高政府官员政绩等,这就决定了乡镇企业自发展之日起就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而要以实现社区政府的创业目标为根本。 (3)企业文化具有乡土气息。在农村社区成长起来的企业经营者,必然会将农业文明带到企业之中,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家长制企业管理方式,以血缘、地缘和人情为参数的企业用人制度,小农意识的生产经营模式。虽然随着企业的发展,现代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乡镇企业文化的乡土气息,但只要农业经营方式不改变,这种乡土气息就不会与企业文化真正抉别。 当然,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是呈现动态变化的。随着农村社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现代工业文化对农村社区的持续冲击,必将导致农村社会文化系统和乡镇企业社区特性的不断变化。 二、社区性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社区非正式制度是实现企业创新目标的中介 首先,非正式制度(包括各种人际关系、惯例和习俗等)是企业家合法身份得以认可的重要因素。作为不拥有资源的创新决策者,乡镇企业家只有利用各种习俗、惯例、血缘或人情关系等非正式制度才能获得正规组织(即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是乡镇社区资源的真正拥有者)和社区成员对其合法身份的一致认可,才能真正获得资源和信用(这种信用又能够更为广泛地动员社区内外部的其它资源拥有者的投入)以及社区成员的参与和支持,人际关系和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从而实现企业的创新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企业家实现创新目标的过程中,社区非正规制度充当着重要的中介。 其次,社区关系资源为企业从社区外部获得工业生产要素、扩大产品市场开辟路径。中国农村社会是由血缘、地缘及人情等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一个个网络社区所组成,个人是网络中的结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结使得交易活动得以进行,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以苏南地区为例,由于解放前农民进城,解放后城市知青插队、干部下放,而后返城,使得该地区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和人情关系。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城里亲戚朋友的拉线搭桥,城市不少更新下来的设备,或过剩的生产能力,或零部件生产,转移到乡村,促使城乡工业横向联合,推动着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当然,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乡镇企业不断发展成熟,关系资源的作用逐渐减小。 (2)社区乡土文化多方面推进企业发展 农村社区乡土文化集中表现为浓厚的家族观念和炽烈的乡亲意识。家族观念使得企业内部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家族关系作为纽带,易于达成合作与协调。而且,在创业的艰难时期,企业成员不太计较个人眼前利益的得失,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人和”的优势。此外,家庭观念形成事实上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使企业领导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力和威信,而且权力易于集中,实行真正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责权明确,决策应变能力强。